回帖:《潇湘》(三)
弹了很久的潇湘始终没找到感觉,就从最开始的一段泛音,就怎么也找不到那种空灵的意思。今天上课老师给我详细分析了原因。
1、实践中“终始”的概念
现在的人一般都习惯说“始终”,而在过去,人们会更加注重“终始”的概念。别看紧紧是两个字颠倒了顺序,可里面的含义则大大不同。“始终”强调的是一件事开始到结束的这个过程。而“终始”则更加注重了从结束到下一个开始的过程,让人有着生生不息的感觉。实践到琴上面表现为:“始终”注重的是一句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而“终始”则要注意每一句如何的连接,这句既然有了,那么下一句要怎么开始,这是个问题。如果只重视“始终”,则会出现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脱节的现象,给人感觉就是一句一句,或者一节一节的。若重视了“终始”的实践,那么整首曲子都会很连贯,给人一气贯之的感觉。
2、曲子中“精神”的表现
这是所说的“精神”指的是弹曲子的时候演奏者的“精神状态”。潇湘是个大气的曲子,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得把劲儿提起来,开头的泛音,干净利落,而又悠扬婉转。这其中全靠精神头儿的提携和手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而曲子不应该用唯唯诺诺,不清不楚或者黏黏糊糊的精神状态去对待。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弹琴真的是个挺废精力的活儿。
看来要仔细琢磨一下査先生的《潇湘》,去体会一下那种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