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sv#TT5V 中国的
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到有史可查的皇帝、贵族、文人、雅士,他们或以显赫的权位,或以精美的言词观照古琴音乐,使古琴音乐头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环。而古琴音乐又融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文学、艺术,构成了古琴文化,进而使中国古代文化生辉。本文就古琴音乐中的文学和美学两部分进行初步探讨。
(~"#=fs.L 古琴与文学
AJ#YjkO>] 古琴音乐与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它表现在,琴歌和诗词演变的关系;
琴曲的文学内涵;琴诗这三个领域。
5pff}Ru` 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弦歌”,其中诗为主体,按曲咏之。这在“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年代里,无疑,琴歌能淋漓尽致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能以巧不可阶的姿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任、礼”。但是,诗人与乐工非一人,诗人不懂音乐,所作之诗须经乐工裁剪之后才能入乐,所以出现“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故陈思称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文心雕龙乐府》)从中可以看到,诗要成为歌,必然要符合音乐发展规律。由于乐工手中操纵着采诗人的权力,到了唐代,为了适应音乐的需要,诗体突破古诗的字数和韵律,形成绝句。正是“苏李诗出,画以五言,而唐时优伶所歌则七言绝句,其余皆不入乐。”(王昶《国朝词不达意综序》),“唐初歌曲多用五七言绝句,律诗亦间有采者。”(胡应麟《遁叟诗话》)。随着音乐体裁的变化,绝句又与之不相适应,为此又演变了词。“自五言变为近体,乐府之学几绝,唐人所歌,多用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以被之管弦,如《阳关》必至三叠而后成音,此自然之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方成培《香研居词麝》)此时,唐宋词是用来“倚声填词”,其题名通常是《菩萨蛮》,《蝶恋花》,《浣溪沙》等音乐的调名。上述表明,当弦歌的音乐机制和功能逐渐成熟完善时,它有力地推动了诗体从古诗----乐府---绝句---词的演变发展。
4O{,oN~7 在古琴音乐中无论是琴歌还是琴曲都有标题,而大的琴曲还有分段标题,这些标题不仅文字考究,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如《
潇湘水云》(南宋郭楚望曲(有10个分段标题:1、洞庭烟雨;2、江汉舒晴;3、天光去影、4、水接天隅……(下略)。根据
琴书中对琴曲的题解来看,琴曲(琴歌)的文学内涵可大致分成:叙述故事;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三类。《广陵散》(魏晋时期)是琴家们最为推崇的琴曲,它以战国时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为题材,全曲以“井里”(聂政的故乡)、“取韩”、“冲冠”、“投剑”、“长虹”等分段标题展现了聂政刺韩王的壮怀激烈场面,赞颂了一个普通百姓勇于反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由于它鲜明的“不畏强暴”意识,曲名隐去其真意,取其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为名。而嵇康临刑前弹奏此曲,却反映出这乎琴曲的本来面目。此类叙述故事的琴曲还有《胡笳十八拍》、《昭君怨》、《楚歌》、《圮桥进履》、《伯牙吊子期》等。明代琴曲《淦樵问答》是至今仍很流行的曲目,它直抒文人因受统治者残酷镇压,深感祸福无常的危机,由此羡慕渔樵生活的胸臆。《杏庄太音续谱》(明刊本)题解道:“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另有《雉朝飞》一曲也是一乎直抒胸臆的典型琴曲。蔡邕《琴操》题解大意是,齐国的犊牧子年过七十还孤独一人,在野外打柴时,见到雉鸟双双飞去,于是感叹人不如鸟。此类琴曲还有《古怨》、《秋鸿》、《
醉渔唱晚》、《长门怨》、《别鹤操》、《
酒狂》等。《潇湘水云》是一支借景抒情的典范琴曲,作者以云雾弥盖九嶷山暗示南宋风雨飘摇的国势,表现了爱国和忧国的情感。《神奇秘谱》(明朱权)题解道:“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然水去之为曲,有悠拨自得之趣,水光去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此类琴曲还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高山》、《
流水》、《渔歌》、《梧叶舞秋风》、《碧涧流泉》等。
F"23vG>3 q+?q[:nR- 本文转自 研究生论文网:
www.yjs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