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左右分栏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帮助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古琴文化网
北京古琴论坛
琴人茶馆
古琴百科
古琴文化网社区
琴学备要
古琴文化
北京琴友会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古琴网
琴友会
古琴文化网
>
琴友交流
>
琴边拊掌录:近世古琴逸闻丛话之二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9935
阅读
0
回复
琴边拊掌录:近世古琴逸闻丛话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雪狼
UID:2
注册时间
2009-05-28
最后登录
2021-10-12
在线时间
178小时
发帖
651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
阿堵物
1568
威望
892
贡献值
1191
交易币
237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管理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关键词:
古琴逸闻
本文发表于2009年3月号上海《音乐爱好者》。
E6);\SJG}
/2,s-^
琴边拊掌录
nwd 02tu
——近世
古琴
逸闻
丛话(之二)
严晓星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G0sg\]
如今学琴的几乎没人不弹《关山月》的。的确,像《关山月》这样短小、易学而耐听的曲子极其可喜。可在一百年前,围绕着它还产生过一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风波呢。
(-\,t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
琴谱
,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也受到诸城琴家的攻击,说曲中轮指太多,“油腔滑调”,而且打破了古琴禁弹民间小调的“戒律”。虽然喜欢它的人还是很多的,但在这样的舆论下竟然没人敢去跟王燕卿学。要不是后来王燕卿去了南方教琴,也许这首曲子就失传了。
TQx''$j\
这个说法有相当明显的疑点:既然王燕卿只是把《骂情人》改换了名字、“稍事加工”,就算他在诸城教不了这支曲子,难道鸣盛社的原谱在济南也没人学吗?何至于非要王燕卿去南方才能把它传下去?可张育瑾的记述极其细致,言之凿凿,不但拿出了“现存济南詹澂秋先生处的宣统二年原谱”,詹澂秋本人也站出来证实。从此,
琴曲
《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Qyg>Md]
无论面对鸣盛社的不满,还是诸城琴家的攻击,王燕卿始终没说什么。张育瑾分析说:“当他更改曲名时,鸣盛社大为不满,王燕卿未作任何解释。如果他有历史根据,必然会理直气壮地提出根据,说明理由。”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二十多年,“历史依据”柳暗花明地浮出了水面。
`jR = X
王燕卿曾提到自己有一部《龙吟观谱》残稿——这一谱本,闻所未闻,可以说仅见于此。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年后古琴家谢孝苹在饶宗颐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嘉庆间山东人
毛式郇
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是从前那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龙吟观谱》,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一百多年,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燕卿的此谱来源是《龙吟馆琴谱》(或者说是《龙吟观谱》),与鸣盛社的《骂情人》谱根本无关!
O,Xf.O1c
从鸣盛社《骂情人》成谱,到一九九○年谢孝苹的论文发表,前后近九十年,王燕卿之冤竟然能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很幸运的。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关山月》之争竟然只是表面文章,王燕卿饱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常带着琴去妓院。懂的人知道他是教妓女弹琴以谋生,却难保有人不另作他想,何况,教妓女弹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衣食无忧的正人君子所不屑为的。
(张育瑾《对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山东诸城古琴》、
谢孝苹《海外发现
龙吟馆琴谱
孤本》、徐昂《王翁宾鲁传》、见闻
)
w%,Iy,G@
PVAs# ~
张育瑾(1914—1981),山东胶南人。学琴于岳父王秀南。先后任教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青岛海洋学院。整理诸城琴派《桐荫山馆琴谱》,发现并刊印《琴谱正律》,写有古琴论文数篇。曾与詹
澂
秋同组济南古琴研究会。
wW4/]so M
王燕卿
(1867—1921),名宾鲁。山东诸城人。幼时曾从王冷泉学琴,后转益多方,钻研
琴学
。尝在济南、诸城传琴。一九一六年起在南京高等师范教琴,为古琴进入现代学府之始。一九二
○年在晨风庐琴会上被推为第一。
传谱汇编于《梅庵琴谱》。传人有“梅庵派”之称。
*iSsGb\M%
7y",%WYSD
史量才爱妻及琴
RH,(8 .&>r
大报人
史量才是晨风庐琴会的组织者之一,具体承办的却是大富商周梦坡。对熟悉现代新闻史、政治史的人来说,史量才去组织一次琴会已经够让人吃惊的了,可谁能想到,他竟还为周梦坡对与会琴人的待遇苛薄愤愤不已,打算自行召集一次琴会呢。
H6<\7W89y
史量才对琴人是够慷慨的。古琴家吴浸阳卖一张“雪夜冰”琴给他,他一掷三千元。一九二九年春,他听说了王燕卿死后的情形,“慨然斥资五十金为表其墓”。晨风庐琴会举办的一九二○年前后,正是他对琴兴趣最浓的时候,家里常有古琴清客。吴浸阳、李子昭与他来往最多,连他自己也能弹上几曲。
=1o_:VOG
那时候,申报馆的五楼就有一间琴室。一九二五年,吴浸阳得到史量才的帮助,在
上海一带县城中收集到大量明代老梁柱,在这间琴室设计监制了六十四张琴,分别以《易经》六十四卦命名。这六十四卦琴至今尚有两张存世,可谓是
史量才爱琴的见证。
K5x&:z
史量才对琴的兴趣,竟全是拜他的妻子沈秋水之赐。这位沈秋水最是好琴,大约最初学琴于吴浸阳,后来也跟杨时百、李子昭、黄渔仙、顾梅羹学过。晨风庐琴会上,她以“阳春”琴演奏了《
流水
》,艺在黄渔仙等另三位女琴人之上,被推为女子第一。有意思的是,那天接着她演奏《文王操》的,是史量才九岁的儿子史咏庚。史家真可谓是满门好琴了。
>@b70X!J]
史量才如此厚爱沈秋水,却有一段渊源。沈秋水在清末原是上海滩的一名妓女,当时有一位军阀陶骏保对她爱慕已久,一次竟身怀十万巨款前来,拟为之赎身后购房置地,不料却被刺客暗杀身亡。沈秋水便以此巨资,帮助时任《时报》主笔的史量才盘进了《申报》,这为他成为上海报业的巨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秋水对史量才,可谓有情有恩。
A9lnQCsJ
沈秋水进入史家,始终无子。史咏庚是正室所生,而数年后史量才又有了外室,并在一九二二年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沈秋水落寞可想。史量才便在杭州西湖边葛岭前为她造别墅一座,名为“秋水山庄”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史量才被暗杀,就在从秋水山庄回上海的路上,沈秋水、史咏庚都在现场。而这天离开秋水山庄之前史量才所写的一首七律,就成为了他最后的遗作。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也与琴有关:“案上横琴温旧操,卷帘人对牡丹开。”
(h0i2>K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
,史量才大殓。沈秋水在三天前跳车逃生时扭伤了足踝,回到上海后一直咯血,此刻步履蹒跚地来到丈夫遗体之前,为他弹了最后一首曲子,作为永诀。据说,一曲既毕,掷琴于火钵之中。
H'uRgBjWJ
沈秋水真不愧是奇女子。安葬史量才后,她毅然将秋水山庄捐为杭州的慈善事业,又将史公馆捐给上海育婴堂,自己则搬入一个单间,从此杜门谢客,以度余年。如果没有她,新闻史上的史量才,也许不会在古琴史里出现。
(周梦坡《
晨风庐琴会记录
》、查阜西《历代琴人传》、邵大苏《〈梅庵琴谱〉跋》、吴兆基《操缦随笔》、庞荣棣《申报魂:中国报业泰斗史量才图文珍集》)
!<"H73?fl
Pnb?NVP!^9
吴浸阳(1882—1950年代末),字观月,号纯白,四川
灌县
人。少年时为青城山道士,弱冠后来江南,往来苏、沪、杭一带。琴艺兼有川、熟两派,擅《渔歌》、《
潇湘水云
》。三十年代初因商务纠纷去香港,后终于斯。
Sr_]R<?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家修,江苏江宁人。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一九一三年接办《申报》,力主抗日,反对内战,倾向民主,力求进步。遭特务枪杀身亡。
axOdGv5
沈秋水(1895前—1956),女,
原名沈慧芝
,
曾为上海名妓
,意外得拥巨资。后为史量才次妻,资助史量才购入《申报》。史量才在
杭州西湖边为其建秋水山庄。
善琴。史量才遇刺后将
秋水山庄捐给慈善事业。
^>?gFvWB%
马一浮
鼓琴先解乐意
oB27Y&nO
弘一大师的年谱里,一九一六年有一条:“是年大师欲御古琴。友人马一浮请其过访试之。”原来,马一浮这位大儒也是琴人,有琴,所以才请李叔同(弘一)去他那里试琴。
&~ g||rq
马一浮一生与很多琴人有过交游:抗战以前,有
徐道政、
胡莹堂、
张味真,与张味真相契尤深,还给少年时代的
姚丙炎以不小的影响;一九四六年,他发起
组织的
西湖月会(因与
会者约定每人携酒一壶、菜一碟,故又号“蝴蝶会”
)繁盛一时,最为艳传,
徐元白又是会中活跃的重
要人物;此外,他还给
沈草农的《珍霞阁词稿》写了读后题记。
f"h{se8C
马一浮
也是成就相当高的诗人,他
曾从
鼓琴谈到学诗:
_oxc~v\<
B\2<r5|QG
吾昔鼓琴,虽不能自制谱,而能知音。琴操虽有词,向不歌咏,但以微妙之思寄之十指,须是闻其声而知其意,故曰“志在
高山
,志在流水”,不待文字语言,自然会解。其或鼓琴者心意散乱,或意有所注,则不成曲调矣。
u1yc
学诗须知诗之外别有事在,学琴亦然。总须先有胸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先有诗意,乃能为诗;先解乐意,乃能学乐。
HYgq@47$[
w'q}aQS
“虽不能自制谱,而能知音”,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先有胸襟”、“先解乐意,乃能学乐”,他能提出这样的要求,首先自己是有自信的。一九五六年的全国古琴普查不知为什么没留下他的鼓琴
录音
,真是可惜。
(
林子青《
弘一大师年谱
》、钱文莹《张味真先生二三事》、乌以风等《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
)
V@jR8zv|_
W M/pP?||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又字一佛。浙江绍兴人。早年游学北美、日本。辛亥革命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抗战中任教于浙江大学,并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主讲。一九五三年起先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著述宏富,后人辑有《马一浮集》。
;4nz'9+
共
条评分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guqinwenhua.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隐藏
快速跳转
古琴文化
琴友交流
资料汇集
弹唱影音
琴学心路
琴友会
北京琴友会
商业广告信息
商业广告信息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