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650阅读
  • 0回复

古琴美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度一琴馆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2-02
古琴美学
So.P @CCd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t)c fFM  
    
h)^A3;2F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秦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其实,论述古琴演奏风格的文章,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於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亦有些散见於零星的诗文中。 oK:P@V6!  
TeCpT2!5j  
               较有系统和条理地阐述古琴演奏风格的审美经验结晶和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以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为较完整和重要。 PZRn6Tc  
:qTcxzV  
           二十四况主要为对琴乐内在意境和外在风格、审美价值与标准之要求,为古琴艺术所提出的审美准则。此内容和形式总合的特征即为整个古琴风格的体现。而这二十四况所涵摄的内容仍然主要渗透著儒道二家的色彩。 ~C7<a48x  
f\U&M,L\ '  
          此二家的影响可分别以“中正和平”、“清微淡远”两句来总括。前者为儒家雅正、中庸之道等观念在音乐上的体现;後者则为道家崇尚自然、隐逸、澹泊明志、虚静等思想和人生观在音乐上的落实 {b0&qV   
ko2j|*D6@~  
]NV ]@*`tO  
89#0vG7m  
eSNSnh]'  
6n\z53Mk  
n(YHk\2  
)2Ru!l#  
dHF$T33It  
 &Z!K]O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