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古琴曲) iUB ni&B
《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Ec
7M'~1
《离骚》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W%cPX0
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BZshTP[`
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商、羽、宫、角调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调得到鲜明、生动的体现。《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Ft!~w#&-
"iGc'?/+
B4ze$#
n#/m7
{ rn~D5R
《关山月》(古琴曲) 3R.cj
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之填写新词,内容是抒写作者感怀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借以非议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有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 9V\`{(R
现存《关山月》的曲谱,比较早的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谱》,据说为明朝末年避难于日本的魏侯(之琰)所传。歌词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一首。 P'~3WL4MKs
后来在1931年刊行的《梅氏乐谱》中收录有《关山月》一曲,音调与《魏氏乐谱》所载不同,而调式和气韵相近,但无歌词。五十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歌词重新配入歌唱,并得以流传。 EtGr&\,
这首歌曲纯朴自然,带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韵味;它惯用同音重复,并配以大起大落的连环乐句进行,既显示出琴歌的特色,又体现了原诗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 .r'.5RI A
\0*LfVr;P
p~ItHwiT
0u\@-np
v4aGL<SO
《伯牙悼子期》(古琴曲) oX,M;;Yq
《伯牙悼子期》取材于“伯牙摔琴断知音”,表达伯牙对知音故去的无比惆怅和无尽的哀思。 pBkPn+@
《伯牙悼子期》说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后,约定来处仍在汉阳龟山相会。当时伯牙在常州任职,当任满后携琴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子期坟前祭悼,弹奏此曲,而后愤然摔琴,自以为世再无知音矣。 b] V=wZ
o
乐曲悱恻缠绵,寄托伯牙对知音故去的无比惆怅和无尽的哀思,余情袅袅,感人至深. M-|2W~YU
Su #1yw>
{Aw3Itef
ek!N eu>
《搔首问天》(古琴曲) L 3@wdC~0
《搔首问天》最早见于《五知斋琴谱》,表达了一种忧抑悲愤的情绪。
GXVGU-br
《搔首问天》又名《秋塞吟》、《水仙操》。此曲初见于《五知斋琴谱》(清徐琪撰于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文名为《搔首向天》。三个曲名虽同为一曲(曲调大同小异),但解题内容却迥然不同。 32D/%dHC
今山东诸城派按《搔首问天》诠释音乐。《梅庵琴谱》(王燕卿传谱,徐卓编述)在其后记说:“本曲即《离骚·天问》篇之意。内容极尽忧抑悲愤之情。” Yg.u8{H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区移向中音区,并转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区大幅度的音变化,给人以孤高旷达之感。此后,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音调起而又伏,第三段反复吟叹,尤如“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谱·搔首问天·后记》)。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冲向高音区,表达了“或仰天长号,或俯首深思”的情绪。第七、八、九段连续快弹,一气呵成,有“悲愤欲绝之势”。全曲以无可奈何抑郁之情而终结。 )wd~639U
?K 0V#aq
1j,Y
p\\q[6
h zE)>f
9~I WGj?
《渔歌》(古琴曲) _P1-d`b0 a
《渔歌》相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作的古琴曲,表达了一种视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趣。
j"s(?
《渔歌》又名《山水绿》、《欸乃歌》。传为唐柳宗元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L/TaP/3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