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雪狼版主之前的那个关山月的贴子,学习了.最近正好在整理之前学琴期间的随笔,对此曲有些想法,贴出来与大家探讨. M<unQ1+wh
l,FoK76G
Y ,yaB)&Ih
关山的蛇形指法可真磨人,练到手指受不了,只能弹一天歇三天,呵呵。其实对此曲有点失望,名字很大气,也选用了盛唐的边塞诗来诠释,但曲子的气势上不够恢弘。 `1@[uWl
O:)IRB3
不过虽然一向喜爱李白,但感觉他这首诗写得有点虎头蛇尾。和王昌龄的边塞诗比较一下,似乎稍逊一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文人俯仰古今的胸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战士们掷地有声的承诺;还有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军的豪情。喜欢叶嘉莹先生在讲边塞诗时说的,“盛唐诗之所以有气象,不仅因为景物的开阔博大,也不仅因为有感发的力量,它还有一种奋发的、高扬的精神。哪怕是在离别的悲哀之中,它也保持着这种精神。“ 5XI*I(.%/
e 63|Z[8
T6$<o\g'
~P_kr'o
曲子的中间部分运用了那么多轮指,间杂泛音,还有蛇形这种缠绵不断的音,给人比较小巧幽咽之感,估计重点是想表现征人思妇幽怨的感情。其实唐代边关上的摩擦,守边拓边的情况都有,作品仅拘泥于个人的小情绪,缺少一些气魄。 .}N^AO=
j!\0Fyr
J"rwWIxO*
oDUMoX%4s
或者此曲根本不应该叫“关山月”,但如不是李白的诗,怀疑这支琴曲还会像现在这样普及吗!希望现在的琴家可以根据盛唐边塞诗写出更具气象的“关山月”来。 DZRxp,
JZzf,G:
1,QZnF!.x
!@{[I:5
(本来看介绍说此曲的原型是“骂情人”的民歌小调,原以为是受限于此,所以没有边塞诗应有的气势,看了雪狼版主之前的贴子,原来是个冤案!) [r8 d+
F* }Q^%
?8@*q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