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624阅读
  • 14回复

【藏琴】四川博物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4-27
好贴!补充点文字资料: =h+-1zp{M^  
<7zz"R  
唐“石涧敲冰”七弦琴 B]mMwqM#  
6&L;Sw#Dg  
  此琴是四川省博物馆所藏古琴之珍品,于上世纪50年代收购而来。神农式,桐木面。通长122.7厘米,额宽17.5厘米,肩宽15厘米。紫粟壳色,通体均呈小蛇腹断并有梅花圈纹,鹿角灰漆胎。底为梓木,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均用檀木镶嵌而成。嵌螺钿十三徽。龙池、凤沼为长方形,两枚雁足呈柱础形。此琴有修补痕迹,丝弦为后配。琴底颈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龙池下方阴刻篆书大印“玉泉”二字。 !f}D*8\f  
  元初中书令耶律楚材酷爱古琴,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别墅居住,曾用过此琴,故名“玉泉”。故宫博物院古琴研究专家郑珉中先生在2002年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台北故宫藏古琴考辨》一文,明确考证此琴为耶律楚材所收藏。 Zv?"1Y< L  
    此琴经多位古琴专家鉴定,多认为是唐琴。传世唐琴已为数不多,珍品更为稀少,故宫博物院藏有四把唐琴,其中最珍贵的是“九宵环佩”。“石涧敲冰”琴形制浑厚古朴凝重,有典型的唐琴风韵,声音纯正圆润,为研究唐琴提供了重要史料。1991年曾被选送新加坡参加“丝绸之路——唐代文物精华展”。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定为一级文物。 ;ZMIYFXRqh  
3df5 e0  
明“引凤”百衲七弦琴  =WEDQ\ c  
W7{^/s5r  
  “百衲”之谓,系用削好的桐木及竹木条拼缀,像龟纹又像僧衣,加漆胶合而成。唐李绰《尚书故实》云:“唐开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桃梓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衲琴”。 ] ;HCt=I~  
  此琴为仲尼式,通长122厘米,肩宽19.7厘米,尾宽14.5厘米,最厚4.5厘米。通体呈棕黄色,未髹漆。螺钿十三徽。张弦七根(一弦断,弦为后配),琴古左肩损缺一块,琴有竹龟几块为后补。七枚轸为牙骨。琴底面首部阴刻楷书“引凤”二字,旁左侧刻有“铁侠”。腹部右侧阴刻楷书:“引凤质合竹桐,相传为五代时物,旧藏家命名竹发,志其表也。而未曾镌,若有所得。余时悼□丧耦,百忧之中获此珍异,因取竹桐兼喻之义名之。感吾生之未已,寄遐想于飞仙”。左边阴刻铭曰:“唯竹与桐,高心所倚。并美兼收,相为表里。奇迹异缘, 创闻琴史。不施漆髹,断纹如水。古意千年,九雷之比。水好良朋,涤烦报喜。庚辰秋日铁侠”。铭文为楷书,刻于1940年秋天,记载此琴相传为五代所制,赞美它可与唐代制琴名家四川雷式家族所制之琴相比美。 I]3!M`IMG  
    此琴时为裴铁侠收藏。1950年由其家人捐赠博物馆。1987年10月3日,故宫博物院郑珉中先生鉴定此琴年代为明末。 @X9T"  
M a3}w-=;  
“竹寒沙碧”七弦琴 dxH.  
W@zu N)U  
  此琴为仲尼式,通长120.5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4厘米,最厚5厘米,底厚1厘米。黑褐色。通体大蛇腹断纹,鹿角灰漆胎,有多处补痕。十三个徽为白玉。弦及琴轸缺失。足套有玉饰(其中一侧玉饰已脱失)。琴底颈部刻楷书铭文:“杜陵抱稷契之怀,老无所施,将赴成都,指点浣溪,寄情幽独,大有终焉之志。余筑琴堂于沙堰治溪,绿竹丛茂,亦足以畅叙幽情,而此琴修葺适成,因名以志之”。题款:“二十七年花朝铁侠命元翰录镌”。 QIJ/'72  
  此琴造型秀丽清雅古朴,制作于宋。原收藏者“铁侠”为现代古琴奏家、收藏家裴铁侠。铭文镌于1938年,介绍了他修筑琴堂于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的沙堰。1987年10月,故宫博物院郑珉中先生鉴定此琴为宋琴。 =.J cIT'  
V 'fri/Z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雪狼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4-27
白菜不错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4-27
很想弹弹那个竹子的百纳琴是个什么手感,好奇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栖栖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4-29
离线小白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5-18
俺喜欢那颗大白菜。貌似炖肉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