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034阅读
  • 5回复

《溪山琴况》学习笔记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30
— 本帖被 雪狼 设置为精华(2009-07-11) —
正文: +"8-)'  
        一曰“静” !YZ$WiPl  
        抚琴十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 R{3vPG  
        声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声希则知指静,此审音之道也。盖静由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 <Z:Fnp  
        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黄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如爇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岕茗者,荡其浊而泻清。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洁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外发,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90rY:!e  
批: ~;ZT<eCIA  
       学琴者,大多喜爱琴音悠扬,雅静而又常常能与心相通。自古以来,琴即被文人雅士摆在学识修养的首位。正如琴、棋、书、画,琴摆在了第一位。因为自孔子始,琴即被视为实施教化的最佳工具。所谓琴可正心吧。 .r4M]1Of  
        弹琴的时候往往能使一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相反,心无法平静下来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弹下去了。以前总觉心静与否能在琴音上听出来是件玄之又玄的事。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批评了我一句,说太躁了,我才知道,原来心与琴音真的是相通的。当时一个比较难的指法,反复练习也不见太大成效,所以心急了些,却被老师听了个真切。果然,古人不欺予也。静心其实是件很难的事,尤其当很多人面的时候,心里总是很紧张,很难让心融入到曲子中去,这个的确需要练习。但归根结底都是徐公的一句“释其竞心”,说白了紧张也就是怕自己弹的不好,遭人笑话,也就是有了“竞心”,若真的释了这“竞心”也就不会紧张了。 gfU@`A_N"  
        心静为第一,然而还不够,后面徐公又教我调气,与练指。个人觉得应该练指在先吧,因为练指是见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可以随心控制的事,所以这个比较容易一点吧。学一首曲子第一要过的就是指法关,指法不熟,曲子不连贯,就根本无法体会到曲子的妙处。此外,还有另外一点,就是“指静”。如何才能做到“指静”,让我想到了前一节的“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迟”这一句。徐公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四句的确是练习时的名言。应该时刻牢记。练指之后再调气就变的容易许多。上课时老师告诉我弹琴的时候气要沉下去,这样曲子听起来才不会给人轻浮的感觉,直到现在对与这句话我还是似懂非懂,也许以后就会明白了吧。但关于气息的问题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心得。老师说琴虽是弦乐器,但它跟管乐一样,是有气口的,弹什么地方要吸气,弹什么地方要呼气都是有一定数的,如果弹琴好的人会带动听琴的人呼吸跟他保持一样。初听这一理论觉得太玄了吧,但后来练《鸥鹭忘机》一曲的时候,真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但要我带动别人的呼吸还差的远,至少自己的气口是找到了。其实找气口并不是刻意的行为,当你曲子练的及其熟练,在“练指”的关过了以后,将精力全部放在曲子的旋律上,心无杂念时,一呼一吸自然跟着旋律而行,这样曲子也会有连贯的感觉,似乎有了生命,而不是死板板的弹音阶罢了。 D&C83^m  
        这一节徐公说的明明白白,觉得他每一句都说道了点子上,将我原来朦胧的感觉说了个清清楚楚。也许现在我的体会还很初级,但已经有很大收获。希望过些年我再看《溪山琴况》时有更多的体会。 iFBH;O_~  
1条评分
雪狼 威望 +5 - 2009-07-15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好兔粘粘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01
受教了.
离线雪狼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01
调息其实和 “和” 也是相关的 %!HBPLk  
呼吸节奏与琴的节奏起伏相合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7-05
老狼说的很对啊~ hOH DXc"  
我觉得徐公把“和”放在第一位,也有统领全篇的意思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聆云轩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03
领教!
离线lyz198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13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