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33阅读
  • 2回复

“心与琴合”----很喜欢这篇文章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水朱拂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5-11
心与琴合 S\SYFXUl  
    音乐是抒情的,没有激情的人不配谈音乐。音乐家的心灵比一般普通人应该有更深切的行动欲,更愤世嫉俗的脾性,更超然生死的勇气,因为音乐就是表现这些的。嵇康之所以伟大,旷露之所以不屈,蔡琰之所以背井,刘琨之所以殉国,谭嗣同之所以吟着诗而笑傲刑场,华彦钧之所以浪迹街头,马思聪之所以流亡海外……都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一个艺术家和一个英雄之间的等号!若非如此,何以写出《酒狂》、《胡笳》、《广陵散》、《霹雳引》?没有一颗极端敏感的头脑,谁又能写出《搔首问天》和《孤馆遇神》这样惊心动魄的曲调?又何以能说古琴是我古中华历史的精粹? Eq?U$eE  
]$,3vYBf  
    古琴,一种英雄的乐器,一种隐修的乐器。心与琴合,琴是心的表达,是生命与思想的完美体现。弹琴如拉弓,如抱满月,音乐的速度和深远也像射出的箭,应该穿透和洞彻一切人的倾听! aXyFpGdb9  
_P` ^B  
    春秋时期,著名琴家辈出,郑国有一位琴家叫师文,琴艺精湛无比。 LVNA`|>  
|ms.  
    师文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师襄学琴。三年过去后,各种指法,无不精通,可就是弹不出一首完整的琴曲来。师襄心里很急,认为师文不宜学琴。一天,他把师文叫到自己跟前,说:“你还是回家吧!” >B<#,G  
WfXwI 'y  
    师文却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弦,也不是弹不好乐曲,我的问题不是在指法和弦法上,而是我没有真正理解琴音的本质,我心中所存在的不是琴弦,脑子所想的也不是琴声,内心不能专注如一,心便不能与乐器相应,所以不敢放开手去拨动琴弦,弹奏起来尽管指法娴熟,但不能很好地表现在琴上。请你不要让我回家,再给我一个机会,稍等一些日子,看看我学得怎样。”师襄听他说得有理,也为他的诚恳所打动,就同意留他再学些日子。 #Dea$  
I&6M{,rnM  
    师文觉得古人制琴原以治身,涵养性情,禁止淫荡,消除奢侈,如果要弹琴先要心不外想,心不急躁,做到气血和平,心志沉静,使内心和谐沉稳,忧乐无法介入,纯任天真荡漾,当你真正领悟了其中的天然之理,连生死也不能连累心灵,这时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于是,师文或登上山巅,或来到水边,焚香静坐、衣冠整齐、杂念全无、心志专一,才两手从容抬起,开始拨弦。天长日久,就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师文觉得有些长进,就去拜见师襄。 9/`3=r@  
+lXIv  
    师襄问师文:“你的琴学得怎么样了?” 8 :;]tt  
VaW^;d#  
    师文回答说:“练得差不多了。” Y?qUO2  
S,s#D9NU  
    师襄便让他弹奏一曲。 TILH[r&Jg  
*3KSOcQ  
    师文这时心身俱正,摆好古琴,静默片刻,开始弹奏。师襄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等师文一曲弹完,问道:“你知道你的琴艺为什么有长进吗?” D#D55X^6*  
D$AvD7_  
    师文回答说:“弹奏古琴,只有内得于心,才能外应于器,然后方才能够放手自如;如果不能内得于心,也就无法外应于器,光是两只手在那里拨弹,即便是技巧再娴熟也弹奏不出好的琴声来。只有心、器、手三者互应,才能真正弹奏好琴曲。学生苦思日久,方悟出其中道理,在心、器、手三者之间,得之于心是首,过去学生只知道学习指法技巧,而心里没有真正理解琴音的本质,故而,只是得之于手。如今明白这个道理,潜心专在得之于心上功夫,果然,琴艺有所进步。” xi<yB0MoA  
' Tk4P{  
    师襄点点头说:“看来你是个聪明人,也是最懂琴的人,如此学下去必成大器。”从此师襄对这位弟子格外赏识,更加悉心地指导他。 VRZqY7j}g  
O I0N(V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师文琴艺长进颇不一般。这天,师文临水抚弦,拨动商弦,奏出了南昌乐律,忽然凉风四起,草木随之黄落,连树上的果实也成熟了。秋天到来时,师文又弹奏起属于木音春天的角弦,奏出二月律夹钟,奇迹又出现了,和煦的春风扑面徐来,渐近枯黄的草木随之也立刻发青萌芽。夏天刚刚到来,师文拨动属于水音冬天的羽弦,奏出了十一月律黄钟,顿时寒风袭来,霜雪交加,江河池塘突然冻结成冰。冬天来临,师文又拨动属于火音夏天的徵弦,顷刻阳光炽烈、照耀大地,坚冰立即融化。 1=h5Z3/fj  
jqj4(J@%yr  
    当师文拨动宫弦,弹奏春、夏、秋、冬四弦时,清风回翔,祥云飘荡,甘露普降,醴泉喷涌,琴声感动天地。 1l'JoU.<  
([dwZ6$/J  
    师襄看到弟子师文弹奏得如此出神入化,兴奋不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师文啊师文,你弹奏得真是太神妙了!晋国琴家师旷弹奏《清徵》,十六只玄鹤在廊门前降落,引颈和鸣,舒翼起舞;齐国邹衍吹奏乐曲,五谷不能生长的寒冷北方也会变得春暖花开起来。但是他们也不能超过你,他们将要挟着琴弦,拿着箫管跟在你后面来向你学习请教了。”师襄的话果然灵验,师文真的成了晋国著名的琴家,师文以心志为根本的学琴体会耐人寻味,只有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方可以成为天下最擅长弹琴的大家,师文为后人推崇备至,奉为弹琴妙手。 :Xs4C%H;  
@6 a'p  
    明代古琴名家杨表正说:凡鼓琴,应“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抚琴之时,自由、洒脱的心境与风度是非常必要的。 M>Q3;s  
t#VX#dJ  
    琴是心的表达,是生命与思想的完美体现。弹奏之时,怎能不醒心静气呢?正如古人所说,“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 ~>H,~</`  
g%V#Z`*|  
    值清风寂静之夜,花好月圆,弹奏一曲雅乐,以抒志,以抒情。随着清音,曲中的意境,自然浮现脑海。这是心境的结合。 >"+ ho  
(HXKa][T  
    当然,对于弹琴是否心中该有形象的问题,琴家们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说,形象浮于脑海,恰恰是表达了对琴曲意境的体会。而有的说,弹琴要随心而奏,若心中有了形象,则限制了琴者的发挥,所以万不可有形象之说。 t2iQ[`/?~  
Hr7?#ZX;e  
    弹奏古琴本身就是创作。琴谱中不标节奏,本就是其高妙的体现。抚琴是随心而转,奏出生命的韵律。随心志与心境的不同,同曲即有多种弹奏方法。所以,不可拘泥于固有的形象,是有道理的。 r8tW)"?  
?iZM.$![  
    但是,不拘泥于固有的格式,也不等于一定不能有形象之说。抚琴本身就是创作。创作要靠琴者对琴与曲的理解。随着理解而自然境浮于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GCur~  
[1Aoj|  
    其实,弹奏古琴,不一定要有固定不变的形象,也不一定就不能有形象之说,其关键还是在“心境相合”四个字上。灵与道合,心与琴合,正是琴心的意趣。 ^`[<%.  
gBO,  
    学琴者都体会过指头皮破,干枯,结痂,成茧的过程。更有甚者,甲断血流。尤其在跪指练习时,喊疼的大有人在。不知为什么,每当弹到跪指的地方,就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烈士被斩首时的下跪。其实,从指头皮破到走弦自如的过程,很像历史成熟的过程。没有摩擦、动乱和战争,没有各种流血的革命,喋血的刺客和嗜血的 w!pj);jy{  
暴君,也就没有历史的前进。  "D'rsEh  
gt9(5p  
以上摘自《七弦味道—经典古琴故事》贤之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10出版 *b_Iby-ZD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离线等待千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5-11
好文! %JH/|mA&|  
^s#+`Y05/  
不过初学者应当注意,不能过早的追求意境反而忽略了技法,意境的表达是在“弦与指和”之后才考虑的问题。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离线水朱拂琴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5-12
是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