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谱 C2@,BCR HKF H/eV 古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现代的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
\x)n>{3C =3|O%\ 最早的记谱法为文字谱。文字谱并不是直接记录作品的音高和节奏,而是用文字详细叙述音高、节奏、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这些演奏法,因此是一种指法谱。文字谱记录琴曲非常繁琐,难於学习和记忆。现存最早的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幽兰》,現收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nZ*{uv L~_9_9c 为提高记谱效率,晚唐时出现了简化文字谱的减字谱。减字谱仍是一种指法谱,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清代琴谱开始采用徽分记谱法,将徽间十等分,按音音位记成“几徽几分”,提高了准确度。减字谱在传统琴谱中广泛采用,并沿用至今。
kz{/(t ;ToKJ6hN|* 减字谱中对节奏的记录非常含糊。不过由于减字谱中有一些关于节奏的暗示,如重复图示、句读或是琴谱编排的说明,可以据此推测出节奏。传统演奏者在演奏时常自如地控制旋律,按照他们的情绪和感觉主观地决定琴曲中的休止符。而一些广为流传的琴曲中的一些段落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节奏,例如《梅花三弄》中主题,《酒狂》全曲、《广陵散》和《潇湘水云》的中间段落。
0*%Z's\M" W;_nK4$%' zEs>b(5u 纵观历史,古人为了使琴谱记录的更精确做了很多工作,如点等图样来记录节奏。 宋代出现的工尺譜2广泛用于戏曲、古琴音乐等,这种谱可以记录音高和节奏。 成就最大的是杨宗稷编写於1911年至1930年的巨著《琴学丛书》。在《琴镜》部分,他创制了一种精确实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是将减字谱右侧分为三小行旁注,第一行注工尺谱字,第二行注板,每小格为半拍,第三行注弦数或指法(唱弦),学琴者可以阅读唱出,有助於记忆琴曲。
z)'M k[
D0g ZC 到了现代,琴谱又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家王光祈的《翻译琴谱之研究》采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曲谱。古琴演奏家龚一发明了“古琴五线记谱法”,将记录实际音高和节奏的五线谱与提示指法的简化符号结合记录乐曲。计算机科学家、闽派古琴演奏家陈长林研发了一套计算机程序,可以把文字谱和减字谱翻译成现代乐谱。
T~QWRBO >fe-d#!{ 目前,古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这些琴谱原本大都收藏在中国或者别国的公共图书馆里,而目前市场上的琴谱都是影印本或重新装帧修订的复制品,而且经常是译成五线谱或简谱出售。
W"):-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