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840阅读
  • 0回复

轉帖:­琴学解惑十二:何谓“打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abrinatzen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6-30
琴学解惑十二:何谓“打谱”?­ )];K .zP  
Zsh9>]M L  
雷苗伟­­ Zr,VR-kW+  
gl_^V&c  
“打谱”是古琴艺术中特有一个术语,成公亮先生的《打谱是什么》一中已详加解读,大家可去参阅,本文再作一简单说明。­­  ^Va1f'g  
v]c6R-U  
琴之器,滥觞于上古,萌芽于商周,成形于汉晋,完善于唐宋,鼎盛于明清,传之至今,琴道微矣,属于古琴的“末法”时期。琴道虽是时盛时衰,然从未断绝,其中原因很多,我想很重有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古琴谱。­­ Q1l' 7N  
eNu7~3k}  
从最早的唐代手抄谱《幽兰》到近代王宾鲁、徐卓等先生的《梅庵琴谱》,先人留给我们发现的古谱共有150部之多,琴曲3000多首。琴谱虽多,然大都为“死谱”,清代琴谱还好,像明代的《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琴书大全》等谱,其中的多数曲子,今人已无法操缦,更别说手抄谱《幽兰》了。­­ c7E11 \%&Z  
LYg- .~<I  
其实琴谱对古人来讲并非“死谱”,谱中的所录指法、琴曲结构、律学常识、节奏习惯等内容,这些东西在当时非常通用,虽说琴谱没有明确的节奏、音高等,但这对于古人的临谱演奏,已经足矣。我们已远离了古代的那种环境,失去了认识当时减字谱的那种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有当代琴人去翻译古谱,把死谱“盘活”。高手翻译古谱的这一工作,便是“打谱”。­­ Z*2Vpnqh\  
{GcO3G#FZ  
其实古琴的这种“打谱”类似史学家的考古,就如同我们今人去破译古代的金文、甲骨文一样。但 “打谱”与考古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史学家考古所得出的结果,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而古琴 “打谱”的结果并无绝对性,琴人适当的二度创作也是无可避免的。 =6#Eh=7N  
XF_pN[}  
管平湖先生曾对“打谱”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不能演奏的琴谱好比一个装满珠子的盘子,盘子里面布满了大小不同的坑,这些坑里原先都装着大小相应的珠子,可逝去的岁月已把他们全部打乱,珠子跑出自己的坑外,散落在盘子周边。打谱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晃动盘子,让他们复位,直到珠子完全复位为止。我想管先生的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一次次晃动盘子使珠子复位的过程,比喻琴曲打谱的过程,很形象,也很生动。但我们也要知道,盘子里并非每个珠子只允许有一个位置,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珠子能重新安放稳当、合适,那么珠子也可以有第二种选择。 %9RF   
d5z`BH.  
其实,打谱也如同中国古代的益智玩具“鲁班锁”一样。历史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把琴谱给分散成一个打乱了的“鲁班锁”,我们要想重新弹奏,必须把 “鲁班锁”给重新安装起来。重组的过程就是打谱的过程,装锁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我们的智慧,打谱也是如此,需要打谱者有高超的技艺。但要说明的是,“打谱”是“鲁班锁”,并非“九连环”,“鲁班锁”可以有多解,而“九连环”只有一种方法。 D #/Bx[  
K!]/(V(}  
打打谱之人水平越高,“翻译”的曲子愈能接近原曲作者的原意,如若曲子由一个“二把刀”去“翻译”,可能也可含含糊糊的瞎听,但和作者的原意可能会是风马牛不相及。近代琴学大师管平湖、姚炳炎等先生便是“翻译”中的高手。­­ EUgs6[w 4  
Q?/o%`N  
“翻译”古谱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对节奏的“翻译”,因为因为减字谱主要标记的是琴曲左右手的指法入音位,对于节奏只是简单或隐性的一些记录。减字谱中所标注的音位,对于普通琴友来讲,并不难识别,有半年琴龄,只要找对调性,便能轻易与简谱相对应,如正调中,七弦的“七徽六分”为5,“七徽”为6。琴曲的指法多数琴谱在卷首多有说明,若非距今太久远,指法沿能通用,所以“翻译”指法也非难事。另外古谱的校对工作,除非有明显的印刷或笔误等无法弹奏的漏洞,否则我们不提倡去更改古谱,要尽量去保持琴曲的本来面貌(如若改动,也需标明参合何谱),所以“打谱”打的就是“节奏”。­­ ]]juN  
H]jhAf<h  
减字谱的节奏,虽非像西乐的时值线那样严格,但也并非没有一点记录。如减字谱中一些类似现在谱中的表情记号:“少息”、“慢、“紧”、“正慢”、 “渐慢”、 “入慢”、“大慢”、“入拍”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节奏记录。另有一些就是对节奏隐形的记录,比如减字谱的右手的一些指法,如托、擘、抹、挑、勾、剔、打、摘等右手八法,若没有特殊说明,通常是一字一板(即现在说的一拍),后若续之有吟猱,音便会加“眼”(如加之增时线),另如轮、反轮、全扶、半扶、叠涓、滚、拂等指法则相对节奏紧点,势必一拍之内完成。另像一些掐撮三声、长锁、短锁、打圆等则更有其特定的节奏。经常有学生对一些指法提出疑问:“历”这一指法为何不用几个“挑”来代替?两者有何区别?“锁”这一指法为何不字字标明所属指法,是勾是抹一目了然,何来争议?我想要区分这些指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节奏上的不同,“历”快而 “连挑”慢,“锁”有固定节奏,而每音各记是勾是抹或是剔是挑则节奏无有定法。­­ tlt*fH$ .  
m<g~H4  
打谱虽说是二度创作,但并非闭门造车,要尽量去挖掘琴曲的原意,不能把自己想法太多地强加给古人。打谱最高的境界是要“入古”,即努力了解当时古人的审美意识、风格流派、演奏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从穿越历史把失落的曲子重新找回。现代的琴人多受西乐影响,打谱时或多或少地受其音乐形式的束缚,这对于打谱来讲,不是一件好事!白心黄皮的“香蕉人”,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通病,也是古琴“打谱”的一个问题!­­ "v4B5:bmqW  
/ Qk4  
“打谱”是今人与古人“神交” 最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打开古人“心扉”最好的一把钥匙,也是让这部无声的琴史重放天簌之音的一颗灵丹妙药!­ wsVV$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