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929阅读
  • 0回复

对西方社会介绍古琴──作者王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十徽八分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7-27
— 本帖被 雪狼 从 资料汇集 移动到本区(2010-07-29) —
古琴,是我国极少数由汉民族发明的乐器之一。从它的形体上看,它是按象征所造物形状性质而设计的: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宽六寸,象征东南西北和上下,古称六合;琴上面弧形底下平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概念;琴面上有十三个表示左手按音位置的琴徽,象征十二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在三千多年前,琴只有五根弦,象征着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相互关联的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因此,琴向我们展示的是造物主的智慧。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中国伟大而慈祥的君主周文王加了一根弦,他的继承人周武王又加了一根弦,因此,琴的全称叫文武七弦琴,现代又称古琴。古琴按形体细节的不同共有几十种式样,这些式样的名称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道德、文化密切相关。从琴的传说中来看,古琴历史几乎与中国历史同步;从考古学家的考证来看,最起码在2500年之前,古琴就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普及了。与古琴同时,还产生过许多种音乐,但没有任何一种音乐能在社会地位上超过古琴。在古代中国社会,古琴作为上层和知识阶层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由于中华文化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所以,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对国民的教育,这种传统教育主要集中于对个人道德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那个时代中国周围的邻邦都称中国为“礼仪之邦”,十分羡慕我们由此而产生的高度文明。在这种道德教育中,用音乐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把音乐排在“礼”以后的第二门功课,提倡“以礼治天下,以乐教天下”的理念,从此“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音乐理论书籍中,主张音乐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有利于个人品德素质提升的议论非常普遍,在这个领域中做得最好的是古琴和由此产生的古琴文化。古琴在中国社会中一般不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表演,使艺术家从中获得社会生存能力;却把它作为一种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发展极为有益的生活常态而经常去操弄它。从古人的记载来看,弹琴大概有三点好处:①提升道德,包括贡献国家,忠于理想,服务社会;②促进身心健康,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事业精神,诚实诚信、坦荡和蔼的与人交往原则;③增进智慧,培养自己的钻研精神,提高观察思考各种事物的能力等。在这些方面古琴音乐得非常完美,这就是古琴为什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几乎占据音乐神圣地位的原因。古琴音乐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目的,并不是一个以音乐艺术为生的职业演奏家,而是一位各方面能做社会榜样的谦谦君子。所以,当我们听到中国一些古琴家到欧洲被安排到教堂去演奏古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安排。 dDsjPM;2  
hO5K\QnRL  
        古琴文化这种与一般音乐不同的目的造成二个重要特征:1.是造成古琴音乐旋律以优美、宁静、庄重、平淡、文雅为主要倾向;2.是音乐的普及化,由于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必须懂音乐。在2500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城邦市民都会音乐是作为社会榜样形象来赞美和提倡的。从此之后到上个世纪前半期,会操作乐器在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在中国社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几乎每一种传统音乐品种都会拥有一大批爱好者去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如古琴称“琴友”,京剧称“票友”,昆曲称“曲友”,评弹称“书友”等等。东方社会卡拉OK能大行其道也与这种文化传统有关。这些音乐在艺术上有它们共同的特点:喜欢优美,节奏自由,技巧要求低,学习相对比较简单,音乐表现力不强,意境深远,对思维能力和个人文化素质要求高。人们把参与音乐活动也当作提升道德文明水平和促进思维水平有意义的活动,事实上大多数严肃音乐都能做到这一点,而古琴几乎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因此,我们有理由承认它做得最好,而古琴在历史上所取得的崇高地位也证明了这一点。 6F@zCv"w  
Vf"O/o}hq,  
半个释家半儒家,光头更不著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