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左右分栏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帮助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古琴文化网
北京古琴论坛
琴人茶馆
古琴百科
古琴文化网社区
琴学备要
古琴文化
北京琴友会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古琴网
琴友会
古琴文化网
>
琴友交流
>
琴友 无言子 做 秋风辞与秋风词 考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9355
阅读
3
回复
琴友 无言子 做 秋风辞与秋风词 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雪狼
UID:2
注册时间
2009-05-28
最后登录
2021-10-12
在线时间
178小时
发帖
651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
阿堵物
1578
威望
892
贡献值
1191
交易币
237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管理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9-15
话题源自qq群里的一次关于秋风辞的讨论,引发了关于两支
琴曲
《秋风辞》和《秋风词》的话题,无言子兄做了一番功课,整理了两支琴曲的资料,发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c,wU?8Nc|$
秋风辞与秋风词-节本.rar
(13 K) 下载次数:12
>6 #\1/RP
!y?hn$w0
EYG E#C; d
==============================================================
“秋风”史略
O;BPd:<
在中国
古琴
悠久的发展史上,产生了琴曲的同名异曲、同曲异名现象,同名异曲的现象还包括曲名相近但实为不同琴曲的情况。
CK</2 w+
琴歌《秋风词》与《秋风辞》,产生年代不同、歌词不同、定弦不同、取音不同,是独立的两首琴歌。
)M 0O=Cl1
一、关于《秋风词》
du,-]fF
(一)梅庵燕卿传谱版
v!xrUyN~m
琴歌《秋风词》,目前读到最早见载的谱本,是梅庵燕卿的传谱。此谱定弦慢三弦,即在正调定弦的基础上慢三弦。慢三弦传统上称为黄钟均,属正弄五调之一,角音。这种定弦方法,在古代称为“慢宫为角法”。
KOx#LGz
乐称为
C
大调,记作
1=C
。
UGt7iT<`8
唱弦
1235612
。
!?/bK[ P,
歌词为:
qS|VUy4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gj^]}6-P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Vr)\n
《梅庵
琴谱
》,
2
卷本,民国
20
年(
1931
)年石印刊行。
dCTpO
见于文字的抚奏记录,有故夏一峰老的传谱,词、曲与上一致,整曲唱
2
次,每分钟
36
拍,时长
1
分
20
秒。现在大家较常见到的,则是王吉儒演奏、许健记谱、每分钟
90
拍、曲长
1
分钟的版本。
Kj 8 W
目前实际听到的
录音
,一个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琴家林友人先生的作品。头尾
2
次古琴伴唱,中间一次古琴独奏,时长共
5
分
06
秒。
4?&a?*M
林友仁,祖籍台湾,
1938
年出生于上海,师承
广陵派
刘少椿
先生。
CF"3<*%x
另一个则是范李彬先生的演绎。只唱
1
次。时长共
1
分
54
秒。
""^BW Re D
范李彬
(1965
年
- )
,台湾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4/WCs$
梅庵琴派是近代古琴史上颇有影响的琴派,其琴曲在近现代琴坛流传不辍。王燕卿传谱的《秋风词》,体裁精小,疾徐得当,曲调朗朗,便于传习,故流传至今,被收入各版的《古琴曲集》。
{B.]w9
(二)龚一打谱版
:,,y63-f4
另一版本,上海龚一先生打谱,借正调定弦,作黄钟均侧弄弹,一弦为宫不慢三弦。此版本每分钟
54
拍。唱弦
1245612
。
m!g8@YI
见录于龚一《
古琴演奏
法》及新版《古琴曲集》。
-Wk"o?}q
(三)《秋风词》定弦取音的小结
="R6YL
上述为同名同曲的《秋风词》的两个版本,其本质均为“侧弄”角音,即借正调定弦,唱弦时宫音
1
落在一、六弦上。梅庵燕卿传谱尽管注明慢三弦,但在谱中并无三弦的散音出现,全曲三弦上亦仅有一个小节上出现一个按音“
1
”
。
HPKyAcS\
燕卿传谱
龚一打谱
(四)槐荫书屋谱本
#UD
清季《槐荫书屋琴谱》亦载有《秋风词》之曲,亦称《北风词》,与前述《秋风词》不同曲调。仲吕调羽音(即正调羽音),不分段。有后记:“谱无大小,但取其音苍古;调无美恶,取其韵幽雅。即此一小段,谱常调平,亦令人生
太古
心矣”。谱旁注有歌词,与梅庵燕卿传谱基本一致。歌词为:
`h!&->
“秋风秋风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j//wh1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q:y|3b
王蒲的《槐荫书屋琴谱》,于清道光庚子
20
年即
1840
年编撰。共收
8
曲。书中指法末注:“琼海云志高载青氏鉴定”。
;@ X
云志高《蓼懐堂琴谱》未见收录此曲。
q:EQ,
(五)琴歌《秋风词》歌词的出处
B[ ka@z7
《秋风词》的歌词,源于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诗,见录于《李白全集•卷
25
》,是古近体诗
90
首之一:
8]\h^k4f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t|QMS M?s
其中原句“相思相见”在各琴歌中均作“相亲相见”。
zEfD{I
各版琴歌中的下阕歌词,是后人因歌唱的需要而增写。只是经过增写,已非原诗的体制及味道。
m0\}Cc
(六)琴谱正传本《秋风》
4>C=:w
明代浙派琴家杨嘉森的《琴谱正传》卷六有《秋风》,
12
段,无词。此琴曲与上述《秋风词》无关。有人说这是以六朝时张翰思鲈的故事为主题的。
D.R
杨嘉森,号培庵,于
1561
年将黄献的《梧冈琴谱》在
42
曲的基础上增为
71
曲,编为
6
卷,其中
7
曲为无锡人宋仕所提供,并改谱名为《琴谱正传》。
,{*fOpn
黄献
(1485
~
1561
年后
)
,字仲贤,号梧冈,广西平乐人。著名宫廷琴师,擅制琴。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辑《梧冈琴谱》。
R} 9jgB
二、关于《秋风辞》
p|V1Gh<
(一)和文注音谱本
{OrE1WHB
琴曲《秋风辞》,目前读到的最早记载,是《和文注音琴谱》。此曲歌词的作者,谱中记为汉武帝。商音。一段。谱旁有中文歌词。中文歌词旁有用日文片假名所注的读音,就像我们用汉语拼音来为文字注音。曲末注“圣湖野樵订正”。“圣湖野樵”即东皋心越禅师。歌词为:
*AR<DXEL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①。
KocXSh U
兰有秀兮菊②有芳③,怀佳人兮不能忘。
.@-]A
泛楼船④兮济汾河⑤,横中流兮扬素波⑥。
d}cJ5!d
箫鼓鸣兮发棹歌⑦,欢乐极兮哀情多⑧。
gGml c:/J%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⑨!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F)kLlsp
F)ld@Ydk=
①礼记曰:季秋之月,草木黄落,鸿雁来宾。
mm<iT59
②兰、菊:比拟佳人。秀:此指颜色。
<# r.}T.l
③芳:花的香气。
f+Li'?
④楼船:应劭汉书注曰“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
`Kw8rG\]:
⑤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⑥列女传,津吏女歌曰:水扬波兮杳冥冥。
VDjIs UUX
⑦引棹而歌。
d|+jCTKS
⑧列女传,陶答子妻曰:乐极必哀来。
1|w:xG^
⑨古长歌行曰:少壮不努力,老大乃悲伤。
x>"JWD
,nRwwFd.
目前听到的录音,依然是范李彬先生的演绎。唱
2
次,时长共
2
分
53
秒。
3|r!*+.
(二)关于《和文注音琴谱》
rOr1H!
《和文注音琴谱》,原谱最早出现在清康熙
15
年(
1676
年)之后,记载的是明末清初曹洞宗
35
世高僧蒋心越传入日本的琴曲,是蒋心越及其门人弟子笔录的曲谱的汇集。全谱共收
37
曲(不含调弦入弄)。原谱无谱名及目录,现谱名是后人所加——该抄本的原藏者周庆云命此名。现存上海图书馆。谱内多处有如“琴川公考”
等旁注,很可能是蒋在日本的琴弟子们学琴所录之用本。此版原本在日本是桂川月池
家族所藏。
igj@{FN
与《和文注音琴谱》一同收录于《琴曲集成》的《东皋琴谱》《大原止郎本东皋琴谱》录有相同内容和格式的《秋风辞》。
91d`LsP
(三)关于蒋心越
:vyf-K74M
蒋心越(
1639-1695
),是禅宗曹洞宗
35
代高僧,法名兴俦。俗姓蒋,字心越,浙江金华浦阳人,于明末东渡日本,东渡后的心越,为怀念故乡,别号“鹫峰野樵”、“东皋心越”等,故史称之为东皋心越禅师。东皋禅师精书画、诗文,通琴、篆刻,擅医药,在日的影响主要是佛学及
琴学
。
W?J[K;<
东皋禅师圆寂后,其弟子将其所抄所传琴曲编成《东皋琴谱》。流传至今的《东皋琴谱》有多种版本,《琴曲集成》所收《东皋琴谱》(日本明和辛丑
1771
年日本铃木龙辑
15
曲,皆为琴歌,现存北京图书馆)、《大原止郎本东皋琴谱》(载《越公传略》)就是其中的两种。
>/kG5]zxY
《和文注音琴谱》、《东皋琴谱》、《大原止郎本东皋琴谱》所载以琴歌为多。故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Robert Hans Van Gulik)
,长于琴歌的北京王迪先生等对东皋心越禅师均有研究。故王迪先生还将铃木龙本《东皋琴谱》
15
首琴曲全部进行了打谱,其作品《弦歌雅韵》载《秋风辞》即据此谱。
-f|^}j?
东皋禅师的琴学渊源,至少是与庄臻凤
(1624-1667)
有关。杉浦琴川《东皋谱序》指出,东皋之“指法者据於庄蝶庵所校正”
。
B2qq C-hw?
庄臻凤,字蝶庵,扬州人,清代琴家,著《琴学心声》,收
14
曲,
8
曲为琴歌,刊於清康熙甲辰三年。琴人们熟悉的《梧叶舞秋风》就是其作品。
T8TsKjqOZ
《琴学心声》无见载《秋风辞》。
S&]<;N_B
庄臻凤是对琴学有自我思考的人。《琴学心声》所载琴曲均为其原创。他对于琴歌的态度,是择其适者优者。
|Umfq:W`y_
然而,东皋禅师的《秋风辞》到底承自何人,《和文注音琴谱》之前何谱有载《秋风辞》?
DB'KIw
(四)关于《秋风辞》的辞作者
:wmf{c
《和文注音琴谱》等记载的《秋风辞》,记辞作者为汉武帝。
i=H>D
考诸史籍,最早记载汉武帝刘彻的著述的,是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记载武帝著文共九,均为歌,序时分别为:
1
《白麟之歌》
2
《宝鼎之歌》
3
《天马之歌》。
4
《瓠子之歌》
5
《芝房之歌》
6
《盛唐枞阳之歌》
7
《西极天马之歌》
8
《硃雁之歌》
9
《交门之歌》。每歌均有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a5[
无见载《秋风辞》。
<L ( =
班固
(32--92)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出身于显贵和儒学之家,承父志著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汉书》语言严密工整,行文叙事中并无渗入自己的情感,只是客观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
9Sl|l.;!
班固之父班彪,专于汉代史。曾作《后传》数十篇以补司马迁《史记》所缺武帝后事。班固是读了乃父《后传》而立志著《汉书》的。
2X c
最早记载汉武帝著《秋风辞》的,是文学作品总集《文选》,见载《文选•卷
45
•辞》。此外,还有其后的传记小说《汉武故事》,以及诗集《乐府诗集》等。
cYy@
考之《文选》等文学作品所载之有关《秋风辞》的史实,与史书记载的史实,有不相符之处。
-U;LiO;N
现存的秋风楼及秋风楼碑等,出现时间晚于元宋之后,其设立依据,乃依《文选》《汉武故事》等。
<O)X89dFM
这不免让人觉得,要确认汉武帝作《秋风辞》,至少是依据不足。
fA0=Y,pzv
为此,在论述《秋风辞》的辞作者时,定位为“传为汉武帝作”,或许,会更合适。
-JhjTA
(五)西麓堂琴谱《秋风辞》
M#=5u`h
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谱》卷九载琴歌《秋风辞》,列在商调之首,注为“商意”。歌词为:
4U;XqUY /
“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谁料想,古往今来兴亡事,总已成春梦,想人生能几何
"
。与前述《秋风辞》歌词不同,曲调也不同。
IBNQmVRrI
汪芝,字时瑞,号支风山人,安徽歙县人。用
30
年时间编辑出《西麓堂琴谱》,成书于嘉靖乙酉年(
1525
年)。全书共
25
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人的论文、杂说,后
20
卷收录自宋代的琴曲
170
曲。是明代收入传统琴曲最多的琴谱。
@mRrA#E#{
共
条评分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离线
天堂清音
UID:449
注册时间
2010-01-13
最后登录
2019-07-23
在线时间
9小时
发帖
3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118
威望
41
贡献值
64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4-10
有意思。秋风词是入门弹习的曲子。还没听过秋风辞。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
karsyer
UID:1562
注册时间
2010-12-06
最后登录
2011-03-2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76
威望
5
贡献值
7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3-27
这么说的话,原来只有 秋风词 了。曲境相差太多了~~
共
条评分
以正人心
回复
举报
离线
等待千年
UID:9
注册时间
2009-06-04
最后登录
2013-04-28
在线时间
34小时
发帖
448
搜Ta的帖子
精华
10
阿堵物
1333
威望
320
贡献值
618
交易币
182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论坛版主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9-15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1=AB
当初我学的应该是《秋风词》啊
共
条评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举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guqinwenhua.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隐藏
快速跳转
古琴文化
琴友交流
资料汇集
弹唱影音
琴学心路
琴友会
北京琴友会
商业广告信息
商业广告信息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