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学解惑十七:如何找准各弦按音具体位址 Q(1R=4?.Z
雷苗伟 &V&beq4)p
古琴按音寓“三才”之“人”位,吟、猱、绰、注,最易得古琴之妙,但其音位,不同于泛音的按徽循位,除与几处徽位恰好对应外,多数按音是在两徽之间的徽分处,初学者恐怕只能对谱索音,知其一难知其二。加之各谱个别音位记法多有出入,如八徽与七徽九分、十一徽与十徽八分、七徽六分与七徽七分等位之争,比比皆是,或笔误,或讹传,常令初学者难以分晓。如能明白各处按音的生成方法,我想各弦按音便可一一呈现,本文便就此问题试解一二。 h=YTgJ
F)'_,.?0
祝桐君先生的《与古斋》及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两书中对于按音的具体定位,均有详解,但因两书成书年代距今基远,行文习惯、文字繁简、语句理解等方面与今均有出入,对于初学者来讲,要想彻底看懂,并非易事,希望此文能为习琴者找到一把解开古人心扉的钥匙,架起一座与古人直接交流的桥梁。 }Sh@.3*
!VG
]~lc
古琴的生律原理,前文已提到,是典型的“五度相生”,具体方法便是传统的“三分损益”法,虽说个别音位可能也运了“纯律”的一些生律方法,但也只是针对个别曲子,大可忽略不记,所以按音的生律原理以“五度相生”为主即可。故琴之五正声(宫、商、角、徵、羽)二变(变宫、变徵)二清(清角、清羽)等均能通过三分损益法一一找到,下面便以三弦为例,为大家作为一分析。 xQ?$H?5B<
一、 上准、中准、下准——七徽、四徽为古琴音位的分水岭 8BS Nm
cqZlpm$c
前文在讲泛音时,曾提到了泛音的四准,即左上准(十三徽~十徽)、左下准(十徽~七徽)、右下准(七徽~四徽)、右上准(四徽~一徽)等四准,那么按音也可根据倍半相生的原理将琴弦分为三准:四徽至一徽为上准、四徽至七徽为中准、七徽至龙龈为下准。七徽为琴弦二分之一处,故其按音为散音的高八度,如三弦散音为低音“1”,七徽按音便为中音“1”。四徽为七徽至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故四徽按音为七徽按音的高八度,三弦散音为低音1,七徽按音为中音“1”,四徽按音便为高音“1”。一徽又为四徽至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故一徽处按音为四徽的高八度,即倍高音“1”。由此可见,按音上、中、下三准将按琴弦分为了三个音区,从龙龈至岳山依次由低向高排列,七徽、四徽便为上、中下三准的分水岭。由此也可推算出古琴整个音域:四个八度零大二度。古琴最低音为一弦散音,最高音为七弦一徽处的按音,如以正调为例,一弦散音用西乐来表示,即为大字组C,七弦一徽按音为:小字三组的d,正调音域即为:C~d3 r`)'Kd
\:n<&<aVSr
结论:七徽、四徽、一徽与散音各高一个八度 8h}1t4k
二、 十徽、九徽——母、子之位 jgpF+V-n$
0_^3
|n
九徽为琴弦的三分之一处,即三分损一处,故为本弦散音所生之音位——“子音”,如三弦散音为“1”,其九徽便为“5”。十徽为该弦的四分之一处,其按音恰好为本弦的四分损一处,即三分益一的逆生,为其弦的散音的“母声”,如六弦散音为“5”,其十徽便为“1”。正调中,唯独三弦十徽处的按音不用,因传统正声中没有清角,即“音始于宫,宫无母声”。 5|bfrc
UY.o,I>s
结论:九徽比散音高五度,十徽比散音高四度。 LG(" <CU
三、 十三徽所占琴弦的比例 e*D,2>o
i}<fg*6@E
七徽、四徽,九徽、十徽等按音,用“倍半相生”、“三分损益”等法均可找见其音数,但大多数按音并非与徽位相合。本文通过把琴弦分成若干份,再算出各徽处的位置,经过一系列的计算,逐步得到各处按音。 KV{
tg/!=g
古法把古琴分为360分,此数只是假设,用其它数也可,因360分恰好被十三徽整分尽,故此处也以此数为例。七徽为全弦二分之数,五徽、九徽为全弦三分之数,四徽、七徽、十徽为全弦四分之数,三徽、六徽、八徽、十一徽为全弦五分之数,二徽、五徽、七徽、九徽、十二徽为全弦六分之数,一徽为四徽至岳山二分之数,十三徽为十徽至龙龈二分之数,根据上述各徽所占琴弦的比例,便可把360分数分配至琴弦各徽位处,简表如下: ;uZq_^?:9&
徽位 3v#F0s|
岳山 Ix=(f0|
一徽 V%M@zd?u.
二徽 yG# x*\9
三徽 ` -f\6r|:)
四徽 5X]f}6kT
五徽 cUi6 On1C
六徽 _a?x)3\v
七徽 Esj1Vv#
八徽 vHPsHy7y
九徽 \Y:zg3q*
十徽 &;vMJ
十一徽 R>[G6LOG
十二徽 #.}&6ZP
十三徽 q8e] {sT'!
龙龈 g6SZ4WV
分数 ?LvxEQ-g
0分 G [yI[7=d
45分 +H?
XqSC
60分 fE>JoQs38
72分 K7q R
90分 KmD#Ia
120分 h2+"e# _
140分 Y|-&=
180分 KlwBoC/{K
216分 KAr5>^<zw
240分 !*"#*)S.
270分 ldaT:
er9
288分 v&66F`
300分 cSTL.QF
315分 ~/K'n
360分 F A%BzU5^
四、 下准五正音——宫、商、角、徵、羽 CA/Lv{[2
+-hfl/$
古琴按音的中准、上准与下准为两个倍半关系,如果能找到下准的每个按音,用倍半相生的原理,同样也能找出中准和上准的各处按音。下面便从七徽为始音,一一找出下准区域内的五个正音,即宫、商、角、徵、羽(简谱1、2、3、5、6)。 >v/%R~BuX
6LT.ng
1)、以三弦为例,三弦散音为宫(简谱作“1”),以宫为始,三分损一生徵(简谱作“5”),全弦假设为360分,即宫为360分,360分三分损一为240分,按照上表,240分古好与九徽分数相合,故九徽按音为徵音,与上文的子位道理相同。 a63Ud<_a7
N_0B[!B]
结论:九徽为徵(简谱作“5”),比散音高五度。 Fl==k
2)、徵三分益一得商(简谱作“2”),九徽(240分)三分益一为320分,320分没有徽位与之正好对应,只是在十三徽与龙龈之间,琴谱称为“徽外”。具体商在徽外几分处,便需要一系列的计算来求得。十三徽至龙龈处相差45分(360-315=45),每两徽间均分为十等分(十三徽与龙龈处也分为十等分),所以十三徽至龙龈间每分数为4、5分(45÷10=4、5)。徵三分益一得商的分位为320分,与十三徽相离5分(320-310=5),5分除以每分间的数位4、5,便是商音的具体音位,5÷4、5=1、1(5÷4、5=1、13636364,此处四舍四入,只保留一位小数,即只计几分几厘而不计几毫),故商(简谱作“2”)的按音为十三徽一分一厘。 j3
@Q
U:aaa
结论:十三徽一分一厘为商(简谱作“2”),与散音为大二度关系。 T+5H2]yy)
Ci3
b(KR
3)商(简谱“2”)三分损一便可得羽(简谱“6”),商的分位为320分,320分三分损一为213分(此数已四舍五入,不保留小数,下文中角位分数也已四舍五入),213分位于七徽、八徽之间。根据上文寻找商音的方法,便的得出羽(简谱作“6”)的按音位置,即羽的按音位于七徽九分二厘。 (I1^nrDP.
[RDY(}P%
结论:七徽九分二厘为羽(简谱“6”),比散音高六度。 1:I _;O_
AY9#{c>X
4)、羽三分益一可得角(简谱作“3”),羽的分位为213分,213三分益一为284分,284分在十徽、十一徽之音,同上法,便可算出,角音(简谱作“3”)的按音为十徽八分。 weOga\
Ob|tA
结论:十徽八分为角(简谱作“3”),比散音高三度(大三度)。 cS#| _
gPpk0LZi
古谱中常有十一徽与十徽八分之歧,原因有二:一为讹传,二为该音为纯律所生。十一徽为全弦的五分之一 u@4khN:
^p
[/J(E\9
处,根据纯律大三度的生律原理,大三度两音之比为5:4,如宫:角==5:4。散音为宫,那么十一徽处应为角。现在琴谱中多记录为十徽八分,其依据便是“五度相生律”。 yyVE%e5nl
5S7ATr(*
至此,上准五正声(宫、商、角、徵、羽)均已算出,“音始与宫,宫无母声”,“音穷于角,角无子声”,故二变(变宫、变徵)二清(清角、清羽)琴曲多不用,二变、二清等四音专为转调方便而设,本文只论及宫、商、角、徵、羽等五正声,二变、二清此处便不再提,生律原理也同上。 r8_MIGM'
l>7?B2^<E
五、 中准、上准各区五正音 P$/Y9o
\&v)#w
上准、中准、下准分数相差均为倍半,故各准按音也可倍半相生。以三弦散音为宫为例,宫生徵后,徵的分数为240分,此为九徽,位于下准,那么中准的“少徵”(简谱作高音“5”)便为240分的一半:120分,与中准五徽相合。上准“少少徵”(倍高音“5”)又为中准120分的一半:60分,与上准二徽相合。由此理便能推出各弦中准、上准的每个按音,简列如下: "t>H
B6^
#Y'ub
5s
少徵(高音“5”)、少少徵(倍高音“5”):中准少徵在五徽、上准少少徵在二徽 [&p/7
少商(高音“2”)、少少商(倍高音“2”):中准少商在六徽四分四厘、上准少少商在三徽四分四厘 ch/DBu
HNX/#?3
少羽(高音“6”)、少少羽(倍高音“6”):中准少羽在四徽五分五厘、上准少少羽在一徽五分五厘 j'SGZnsy*
KM
oDcAjH
少角(高音“3”)、少少角(倍高音“3”):中准少角在五徽九分二厘、上准少少角在二徽九分二厘 Ee$F]NA
以上为宫弦的各处按音,其它弦按音也如此法,本文便不一一介绍。《琴学备要》一书822页“各弦按音五声二变二清音位声字表”,大家可做参考。 lp1GK/!s
wr6(C:
如能了解各处按音的生成原理,古谱中十徽八徽与十一徽、八徽与七徽九分、七徽七分与七徽六分等各种记位之岐便能一一化解。 Ige*tOv2
v@:m8Y(t
其实弹琴并非要拘泥于按音的具体徽分,眼睛有时并不如耳朵可靠,按音要多靠我们耳朵的感觉去寻找各处按音,所以弹琴辨音——重“听”而非重“位”,但其中的关系做为琴人不可不知。 =d
JRBl
(本日志属个人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m]VOw)mBF
@`SlOKz!=
t1o_x}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