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488阅读
  • 0回复

琴学解惑二十一:何为外调?——紧角为宫、慢宫为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abrinatzen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3-08
琴学解惑二十一:何为外调?——紧角为宫、慢宫为角 vq!_^F<  
雷苗伟 ed:@C?  
40|,*wi  
古琴的常用调式为正调,即一至七弦的首调唱名为:5、6、1、2、3、5、6,固定音名为:C、D、F、G、A、c、d,古称仲吕调,今称F调。古琴曲十有八九为正调定弦,如《梅花三弄》、《流水》,然古琴曲并非全是正调定弦,如《阳关三叠》、《捣衣》等曲,现代琴人统称这些调式为“外调”。对于初习琴者来讲, “外调” 的定弦并非一件易事,现代一些琴学教材虽然也标明了各种调式的定弦方法,但多数初学者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道理难以知晓。本文便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加以简单的剖析,以飨初学者。 ^b7GH9<&  
HW7; {QMg  
古琴外调的旧称,五花八门,有称之为“某某调”的,也有称之“为某某均”(“均”古通“韵”)的,甚至还有用与声律毫无关系的个人感受来命名的,如“泉鸣调”、小碧玉调”等。此处的“某某”,有用十二律代指的,如黄钟调、黄钟均,蕤宾调、蕤宾均等,也有用五声代指的,如宫调、宫均,徵调、徵均等,一种调式,多种称谓,甚至不同的调式有着相同的称谓(如正调与紧五弦均有“仲吕调”之称),其实这均是琴家的仁智之见,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出的不同结,“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理也。律吕也好,五声也罢,其实在古代并非有固定的音高,均为相对的一种音阶,所以此处的调也只是一种称谓而已,本非有着实质的“调高”关系,有用心者自可根据上面的提示一一找出各调名称的由来,本文便不做详解。 qA!]E^0*Ke  
古代的转调原理多为“十二律旋相为宫”,即以十二个律位分别一种调式中的“宫”(即现在首调唱法中的1),但古琴仅有七弦,且不杂二变,远不如弦钟或编磬等乐器容易“十二律旋相为宫”, 所以实际运用上并没有十二个调。历代琴人通常是先定一调为范(多用三弦为宫的正调),然后以此为基础,或紧或慢琴弦,使此调中的五音分别做为新调中的宫(1)。为使初学者明白,我暂把古琴的这种调弦方法称为“七弦旋相为宫”,即七条弦分别为做一次新调中的 “宫”(1)音。古琴虽有七弦,然通常有二组弦为同声的位半关系(即八度关系),所以“七弦旋相为宫”实质为“五弦旋相为宫”。此种变调方法在某种意思上类似于民间所说的“五调朝元”,然“五调朝元”常指乐曲的一种变奏方法,而此处则是通过改变宫的位置而得到一种新的调式,所以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然原理类似。根据五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或紧或慢琴弦,便能得出古琴现在常用的五种调式:慢角调——C调(一、六弦为宫),清商调——bE调(二、七弦为宫)、正调——F调(三弦为宫)、太簇调——G调(四弦为宫)、蕤宾调——bB调(五弦为宫)。另外,像《广陵散》、《大胡笳》等曲又为一些特殊的调式,《琴学备要》一书把其称为变调,笔者也赞同此观点,所以上述调式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另文再议。 TOoQZTI  
如何 “五弦旋相为宫”呢?古代琴人总结为八个字:“紧角为宫、慢宫为角”,即以一个调为基础(通常以三弦为宫的正调为基础),把本调的角音紧一徽,变为下一调的宫,如正调变为紧五弦的蕤宾调(正调的五弦原来为角,经紧一徽后即变为蕤宾调的宫),正调变为慢角调(正调的三弦原来为宫,经慢一徽后即变为慢角调的角)。可见,宫、角二音为变调的一个枢纽。 VMCLHpSfW  
,:`ND28V7  
古琴的七条弦中,小勾间①里弦九徽与外弦十徵的两处泛音,除宫弦②和角弦这一组小勾间外,其它两弦此处的泛音均相高,大勾间③里弦七徽与外弦九徵的两处泛音,音高也相等,无一例外。所以,根据这两个泛音等高的原理便可以调弦,或紧或松,一一对应,这也是泛音调弦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何宫弦和角弦这一组小勾间的两处泛音不等呢?答案便是:“音始于宫,宫无母声”,“音穷于角,角无子声”。清角(4)和变宫(7)为宫、角二音的母和子,而古琴仅用五声,不杂二变,清角(4)和变宫(7)这两个变音古琴多不用,故称为“宫无母声、角无子声”。泛音如此,按音也同此理,所以宫弦十徽与角弦九徽的按音均不常用,通常采用的是宫弦十徽八分的角(3),角弦八徽五分的(宫),这也是辨别宫、角两弦的一个方法。 T}4/0yR2  
下面便详细解释一下常用的五种调式。 $2u 'N:o  
j S]><rm  
一、           以一弦为宫(慢三弦) X+~ XJ  
S6fL>'uQ  
旧称:慢角调、林钟调、黄钟宫调等。 %zSuK8kxV  
今称:C调(1=C)。古琴七条弦的固定音名为:C、D、F、G、A、c、d,以一弦的C为1④,故称为C调。 ND5`Q"k   
固定音名:C、D、E、G、A、c、d D`xHD#j h  
首调唱名:1、2、3、5、6、1、2⑤ Qu7T[ <  
原理:在正调的基础上“慢宫为角” 即把正调三弦的宫慢为此调的角。 Dgx8\~(E'  
方法:使三弦十徽泛音与五弦九徽泛音等高。 C#H:-Q&  
代表琴曲:《风雷引》、《凤求凰》 5ux`U{`m  
二、           以二弦为宫(紧二、五、七弦) @"o@}9=d  
7{xh8#m  
旧称:清商调、夹钟调、小碧玉调、姑洗调等。 #vzEu )Ul  
今称:降E调(1=bE)。二弦原为D,但经紧后变为降E、以二弦的bE 为1,故称为降E调。 cZ<A0  
固定音名:C、降E、F、G、降B、c、降e 3q`)*  
首调唱名:6、1、2、3、5、6、1 # hlCs  
原理:两次“紧角为宫”,先在正调的基础上“紧角为宫”为降B调,降B调二、七弦为角(3),故再次“紧角为宫”,将二、七弦紧为新调的宫(1)。 *FmTy|  
方法:先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再紧二、七弦,使二弦九徽泛音与五弦七徽泛音等高,使七弦九徽泛音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P1NJ^rX  
代表琴曲:《捣衣》、《秋鸿》  :<Fe  
V=lfl1Ev0J  
三、           三弦为宫即正调 v$=QA:!U  
gt/zpiKmV  
旧称:宫调、黄钟调、仲吕等。 M4d47<'*~  
今称:F调(1=F)。三弦为F ,以三弦的F为1,故称F调。 "3<da*D1  
固定音名:C、D、F、G、A、c、d ixV0|P8,c  
首调唱名:5、6、1、2、3、5、6 @fa@s-wb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 \4AM*lZ  
$DZHQH  
四、           四弦为宫(慢一、三、六弦) tOOchu?=  
3LfC{ER  
旧称:太簇调、夷则调等。 eYC^4g%l(  
今称:G调(1=G)。四弦为G ,以四弦G为1,故称G调。 on8WQf'A#  
固定音名:B1、D、E、G、A、B、d Vur bW=~g  
首调唱名:3、5、6、1、2、3、5 KL ?@@7  
原理:两次“慢角为宫”。先在正调的基础上“慢宫为角”为C调,C调一、六弦为宫(1),故再次“慢宫为角”,将一、六弦慢为新调的角(3)。 '(dz"PL.  
方法:先慢三弦,使三弦十徽泛音与五弦九徽泛音等高,再慢一、六弦,使一弦十徽泛音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使六弦七徽泛音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A.D{.a  
代表琴曲:《获麟操 o}<4*qlI  
五、           五弦为宫(紧五弦) \'M3|w`f  
Q7g>4GZC  
旧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cR -V`  
今称:降B 调(1=bB)。五弦原为A,但经紧后变为降B、以五弦的bB为1,故称为降B调 1Jj Y!  
固定音名:C、D、F、G、降B、c、d efD)S92  
首调唱名:2、3、5、6、1、2、3 J!5v~<v?-  
原理:在正调的基础上“紧角为宫”, 即把正调五弦的角紧为此调的宫。 lhi_6&&[8  
方法: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cW{1 Pz^_  
代表琴曲:《阳关三叠》、《潇湘水云》《欸乃》 sF7^qrVQP9  
上述几调均在正调的基础上或紧弦或慢弦而成,要紧均紧,要慢均慢,不可以紧慢相杂于一调,否则便与“紧角为宫、慢宫为角”理论相悖。另外,具体每条弦需紧慢多少呢?琴书多写为“紧一徽”或“慢一徽”,具体这“一徽”应为多少呢?还是从“紧角为宫、慢宫为角”这一理论中去找答案。“宫”和“角”两音与她们上一音的关系,用现在通用的音程关系来讲,均为“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关系,所以所以有紧慢均是把“大二度”紧为“小三度”,或把“小三度”慢为“大二度”,可此可见,紧也好,慢也罢,只是在原来音的基础上,或紧或慢了一个“小二度”的音程。如降B 调中的五弦,原来与四弦的关系为“大二度”,经紧后与四弦的关系变为“小三度”,只是紧了一个“小二度”而已。 rvyr xw%[  
[2dn\z28  
上述的五调只是指古琴在独奏时的转调而言,如与其它乐器合奏时,便不必死拘此理,比如,现在的正调之所以称为F调,只是针对七条弦的固定音高为C、D、F、G、A、c、d而言,一旦七条弦的音高有了变动,那么正调也并不一定为F调了,如七条弦全降低一个小二度时,三弦的音高为E,那么正调便成为E调了,所以合奏时可以根据自已古琴的特点再做一小幅度的调整。 Vp<seO;7o  
doB  
其实,各调的名称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一旦弄明白各音、各调之间的关系,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_ z;q9&J)  
注解:①    中间隔一弦,一挑一勾为小勾间,如挑七弦勾五弦,挑六弦勾四弦等。②    为记述清楚,此处把音为宫(1)的弦称为宫弦,同理,把音为角(3)的弦称为角弦③    中间隔二弦,一挑一勾为大勾间,如挑七弦勾四弦,挑六弦勾三弦等。④    一弦应为倍低音1,古琴的简谱记法中音区的关系较为含糊,此处也只说明唱名,忽略实际音高。⑤    因无法正常输入简谱,故音符下面的低音点只能用单双线记录,其实此外简谱也只是采取现在琴人通常的这种记录,并不是一种规范的简谱记法,估且称为“古琴式简谱”,关于此问题,另文再解。 (此文为初稿,请大家多指教!谢谢) z.6$W^  
fd#j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