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690阅读
  • 0回复

关于律管的总结(清音原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堂清音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8
现在西洋音乐说声音的高低,用C、D、E来表示,用dou、rei、mi来唱, 中国古代表达音高的叫律吕。是将一个天然八度(这个东西方没有分别)依照三分损益法分为12个不等的半音,从低到高,各自命名, 六个单数的音统称为律,又称为阳律;六个双数的统称为吕,又明阴律。总称十二律吕。 Nc[@QC{  
  周景王时盲人乐师伶洲鸠命名为 黄钟→大吕→太簇Còu →夹钟→姑洗Xiǎn →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 +{UY9_~\3  
既然是依照三分损益法,各律吕可以互推相生,那么,确定其中之一即可。历代都宗黄钟。 '|}A /`  
为了确定黄钟的实物标准,历代乐师摸索和传承,确定了吹出的黄钟音的竹管的长度和口径。这根竹管成为黄钟律管(有传说是模拟凤凰的鸣叫定出各个音高的)。 Z0gtliJ@  
Ds1h18  
到了秦代,规定以黄钟律管的长度为9寸。长度标准随之确定, 是为度。该律管能容纳的1200粒(巧合?*)秬黍所占的容积定为1龠(Yue),2龠为1合,10合为1升,是为量的标准。这1200粒秬黍的重量定为12铢,两个12铢为1两,16两为一斤,衡就这样确立了。后世大体皆依秦法。 L*z=!Dpo  
Z)!8a$M~  
律管竟是度量衡的源器**,国家制度的源头。 ( eV,f  
)g5?5f;  
正由于此,历朝历代的重要基础工作, 首先是确定黄钟律管。 |r9<aVlK  
aNbS0R>l  
然而,专业人士的乐师虽然自有传承,总会出现主观偏差,而秬黍一直忠实地在旁边佐证,它是天然的备份标准,矫正人为的失误(比如90颗秬黍的长度正好等于律管的高度,故而秬黍长度为一分,1200粒秬黍重量为12铢。后世有干脆以此作为度量衡的标准器,如唐朝)。 *^>"  h@J  
$b8[/],  
所以,各代的正史,必须有律书。可以说我国是一个音乐之国。音乐在我国的地位崇高而又玄妙,竟至于神圣。 @@d_F<Ym[  
R'BB-  
注 律管取材金门山竹管,秬黍取上党(晋长治)羊头山产黑色的小米中等大小的。 r. 82RoG?G  
z?/_b  
*我以为这不是巧合, 而是实践中的发现。 NAYLlW}A  
6?Ncgj &@  
** 抛开人耳测量的变化导致的误差,单以这种确定度量衡的方法看来,是很科学的。音高,现代科学定义为声音的频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表达这种音高的律管也是固定不变的。 $5nMD=   
F:j@JMpQ  
[ 此帖被天堂清音在2011-04-08 22: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