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天圻:《庸齋談藝錄》,台南:宏光出版社,1963初版;1964,1966,1967;1970二版;1977三版。
y+K21(z. HS[N]'dc 容天圻:《談藝續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1975初版;1976;1982二版;1983二版。
m~U2L B%^ $fJ|
容天圻:《藝人與藝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1968初版;1996二版;1971二版;1977三版;1984四版。
I$vM )+v= u[yUUYe 容天圻:《畫餘隨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1970初版;1974年二版;1988三版。
WlfS|/\%V^ zm`^=cV 黃體培:《
古琴曲集『樂譜』》,台北:學藝,1972。
&bw
``e&c "F8A:tR 顏 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輯》,不詳:不詳,1975。
n3LCQ:]Tf ?>
SH`\ Wen-Ying Hsu ,The Ku-Ch'in :A Chinese stringed instrument: its history and music, Los Angeles :Wen Ying Studios,1978。
.>bvI1 9_5tA'Q 梁在平:《中國古琴的新象》,台北:中國琴箏研究會,1982。
:"e,&
% nd?R|._R 容天圻:《容天圻書畫集》,鳳山:秋月草堂,1985;1995初版。
xulwn{R s }2i3 張清治:《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允晨文化,1988,1990初版。
+'f38D* 5p5S_%R$e 劉伊敏:《大雅清音》,基隆:基隆文化中心,1989。
53jtwklA e Zb8x 趙 樸:《中國樂器學:古琴篇》,台北縣:趙元成,1990初版,1991初版。
`Q~`Eq?@ Xh*p\ $ 陳 雯:《孫毓芹的古琴音樂》,台北:文建會,1992。
8jxs%N,aI j_Z"= 李永翹:《容天圻畫展特輯》,高雄:春秋藝文中心,1993。
({l !'>? b*@y/ e\u` 張清治:《理玄繢事──張清治作品集》,台北:雄獅畫廊,1994。
T.R( +5C*i@v 葛翰聰:《中國琴學源流論疏》,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5初版。
Tx!c} G: p!PB>= 李映明:《工之僑賣古琴》,台南:紅樹林,1996初版。
KtY_m`DY4R ;.wWw" ) 周純一:《認識古琴.開發心靈》,臺北:學鼎,1996初版。
FMBzTD }iF"&b0n" 劉玉平、周曉琳:《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台北:雙笛,1996一版;1998一版。
qGgqAF#B {Kh u'c 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自先秦兩漢迄魏晉南北朝》,高雄:麗文文化,1999初版;2003二版。
4zw5?$YWO" w+Cs=! 歐純純:《唐代琴詩之風貌》,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初版。
n^m6m%J) 2 -
? 臺北市立國樂團:《古琴紀事圖錄:2000年臺北古琴藝術節唐宋元明百琴展實錄》,台北:臺北市立國樂團,2000。
tE>hj:p \JX.)&>
- 葛瀚聰:《中國古琴文化論述》,台北:文化大學出版部,2002初版。
JkM f+! c7$U0JO 李美燕:《琴道與美學》,北京:社科文獻,2002一版。
Tr@} U3zwC5}BN 陳 雯:《孫毓芹──此生祇為雅琴來》,臺北:時報文化,2003初版。
{@gTs $xU5vCwAo 范李彬:《個人古琴音樂會<<秋宵步月神人暢>>演出樂曲之書面詮釋》,台南:范李彬, 2004。
3kl\W[`? q<` g 張清治:《理玄繢事之二》,台北:張清治,2006。
#H1ng<QV cr_Q,* 潘柏世:《太和鼓鬯-徐青山《二十四琴況》講述》,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初版。
?a]uyw, -A A='s 范李彬:《琴學鏡影》,台北:梵音文化, 2009二刷。
#Kp/AN5YC F6xQ`T| 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册》,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2010初版;2012修訂版。
"0yO~;a 4lqowg0 陳欽怡:《王燕卿古琴音樂研究》,高雄:怡蘭琴齋,2010。
USrg,A V$7SVq 耿慧玲等主編︰《第1屆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琴學薈萃》,山東︰齊魯書社,2010。
,'69RL?-Wg h
r!Htew4 鄭煒明等主編︰《第2屆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琴學薈萃》,山東︰齊魯書社,2011。
1]lm0bfs ctg[C$<q| K[(h2& 以上是我平常收集台灣人士的古琴研究資料,提供給同好交流,
s]p3dB# 若文中有誤或不足之處,懇請來信交流或告知。感激!
ixFuqPij xupxu6@163.com ;
cj6xu6@hotmail.com.tw蓮伊
5I(gP 1*!`G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