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86阅读
  • 2回复

台灣古琴研究目錄(期刊、報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南宮蓮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9
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0TICv2l!  
//Xz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U. 2"  
vt5>>rl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NA/Sv"7om  
5"q{b1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VrBoU4<d  
irjHPuhcG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P/]8+_K  
FgPmQ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gB,Q4acjj  
gq~`!tW'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x3 )OjH  
,pkzNe`F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G`;mSq6i  
 TLVfu4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hKsx7`[  
WFS6N.Ap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6+PP(>em  
B8up v~U 6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D f1t  
P5"B7>L: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0HM8B7!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HDu|KW$o1  
m^)\P?M5|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Tilr%D(Q  
6jl{^dI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I4c %>R  
v yP_qG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L9whgXD  
pBQ[lPCY/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l|9'l[}&  
H-X5A\\5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X&K,,C  
AJzm/,H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B}zY{  
~ r$I&8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_qQo}|/q  
% %2~%FVb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u/\Ipk/  
otP2qAI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jar?"o  
yG>sBc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 WWi2cI;  
o9v9 bL+X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3|Ar~_]  
I&x69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icK U)  
-r0oO~KT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1;>RK  
xlW>3'uHfa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DVu  
a<V Mh79*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A_KCM:Ym  
Mq6_Q07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uuCVI2|  
,l\D@<F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M49Hm[0(  
VC!g,LU|-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b1ZHfe:  
er!+QD,EM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7G_lGV_  
Aca ?C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C t Q  
<R#:K7> O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wKz*)C  
rO1.8KKJ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z2d=E  
HsK5 2<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5sfII  
mOYXd,xd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FN3r  
G&7 } m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uYc&Q$U  
WxF@'kdn*,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b55G1w  
yhyh\.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q0\$wI  
P~"""3de4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Y(~'KF  
lx~mn~;x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E2C4UbY  
Q $>SYvW  
蔡文婷:〈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琴藝師孫毓芹〉,《光華》,1989年,頁118-122。 061f  
E95VR?nUg  
李永翹:〈畫中有琴;琴中有畫───記臺灣著名書畫家兼古琴家容天圻〉,《明 報月刊》,1990年五月號。 m$q*  
)v.\4Q4  
陳美利:〈漫談古琴音律〉,《國教世紀》,1992年,頁55-59。 Je` w/Hl/U  
+Nka,C^O"  
樂 聲:〈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音樂與音響》,1993年第236期,頁125-126。 a.AEF P4N  
h^b=  
邵元復:〈梅庵琴派的起源及發展〉,《故宮文物》,1993年11月第128期。 zU};|Zw  
VU|Cct&)  
張清治:〈古琴晝畫與我的生活游藝觀〉,《雄獅美術》,1994年第275期,頁71-77。 #kQLHi3##  
6IM:Xj  
鄭正華:〈華夏正聲--古琴漫談〉,《歷史月刊》,1994年第76期,頁122-124。 WJ]g7!Ks  
G@S'_  
邵元復:〈漫談「梅庵琴派」及其他〉,《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0 f"M-x  
vYG$>*  
邵元復:〈《談古琴琴派》,《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E`uK7 2j  
S'v UxOAo  
邵元復:〈覆陸甸坤兄談琴調等問題〉,《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x[1*e  
<NMOs"NB  
吳崑茂:〈古琴七絃風情千種--鄭正華談古琴之美〉,《臺灣月刊》,1995年第152期,頁68-69。 k :zGv  
]^l-k@  
陳淑霞:〈古老的迴響--古琴音樂的欣賞〉,《漢家雜誌》,1996年第47期,頁80-83。 SCMZ-^b  
m^,3jssdA  
鄭榮隆:〈淺談古琴與古琴音樂〉,《臺灣月刊》,1998年第186期,頁16-17。 w~*"mZaG  
qk(u5Z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8年第64期,頁335-369。 )i>T\B  
_]=, U.a=/  
祝家華:〈陳國興與陳雯的古琴姻緣 〉,《亞洲週刊》,1999年,頁57。 =TXc - J  
3bB%@^<  
李美燕:〈「琴道」在漢代的歷史定位與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1999年第20期,頁267-294+606。 9'JkLgz;d+  
~3m} EL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1)--琴道:文人的表徵〉,《音樂月刊》,2000年第209期,頁50-52。 oRCD8b?  
^KFwO=I@PV  
黃華源:〈古琴藝術探微--從「唐、宋、元、明百琴展」談起 〉,《典藏藝術雜誌》,2000年第90期,頁205-207。 , Onu%  
eD 7Rv<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2)--琴學大觀:唐宋元明百琴展〉,《音樂月刊》,2000年第210期,頁46-49。 R )e^H  
6~q"#94  
朱家炯:〈千禧年古琴藝術節〉,《傳統藝術》,2000年第6期,頁32-34。 `#N7ym;s@  
.'N#qs_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1期,頁50-52。 7PI|~Ifi  
v_@&#!u`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2期,頁50-52。 Q|cA8Fn  
px_%5^zRQ  
張顯文圖:〈泠泠絃上聲--話說古琴〉,《漢家雜誌》,2000年第66期,頁44-47。 .w]S!=h  
' 9  
梁銘越:〈試論古琴禁情的神經心理功能學與氣功養生術〉,《漢學研究》,2001年第38期,頁406-426。 w9a6F  
~wRozV  
林孟儀:〈古琴製琴人--林立正:為古木賦予靈魂 〉,《Cheers》,2001年第12期,頁94-97。 Jz\'%O'  
%AuS8'Uf  
王海燕:〈元明兩代古琴歌曲創作與藝術的發展〉,《藝術學報》,2001年第69期,頁81-96。 4'# _b  
HnfTj5J@  
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創作藝術〉,《藝術評論》,2001年第12期,         頁29-60。 k$ } 6Qd  
MMUw+jM4  
王翰荻:〈昆欄開花.小心肝和老心肝--古琴爺爺〉,《人本教育札記》,2002年第159期,頁68-71。 h%@#jvh?4  
&rxR"^x\  
李美燕、黃揚婷:〈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析論--以楊宗稷「琴學叢書」的譜例為主〉,《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8期,頁589-623。 V?cUQghHg  
BLhuYuON  
李美燕:〈林占梅琴詩中的遊藝生活及美感意境〉,《中國學術年刊》,2003年第24期,頁325-342、394-395。 "mkTCR^]e  
ZpY"P6  
李美燕、黃揚婷:〈從張靜薌「琴學入門」之譜例析論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9期,頁225-293。 pG:)u cj  
sFxciCpN  
馬良懷、侯深:〈風流千古,人琴俱存:漢晉之際的士人與琴的關係之探討〉,《哲學與文化》,2003年第353期,頁83-99。 t\C[mw  
DnPV Tp(>  
亓娟莉:〈高山流水,千古風流--談談魏晉名士與古琴〉,《東方人文學院》,2004年,頁61-75。 .](s\6'  
9Uh nr]J.  
范李彬:〈美的效應:感天地?通神明…--談玄說妙話「古琴」〉,《藝術觀點》,2004年第24期,頁38-42。 Y~M  H  
h9J  
程玉凰:〈林占梅與「萬壑松」唐琴之謎〉,《竹塹文獻雜誌》,2004年30期,  頁74-95。 _26F[R1><~  
ktKT=(F&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和」況之美學意涵研究〉,《藝術學報》,2004 年第74期,頁41-53。 hC =="4 -  
wD&b[i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的儒道佛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0-15。 <$ Ar*<,6  
1{S" axSL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2期,頁338-347。 sWnU*Q  
\(bML#I  
袁中平:〈「碣石調幽蘭」--古琴琴譜探微〉,《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138期,頁16-25。 3bPvL/\Lb  
Zx]"2U#  
焦慧蘭:〈寰宇圓夢--情接千載枯木吟:程惠德的古琴製作〉,《小作家月刊》,2005年第132期,頁85-89。  ?2b9N~  
ouUU(jj02  
郭麗君:〈踏雪尋梅琴詩樂〉,《中華文化》,2005年第3期,頁76-79。 2]*2b{gF,  
c8jq.y v  
黃康綺:〈絃外之音--淺談琴道〉,《文明探索叢刊》,2006年第44期,頁89-99。 c =i6  
`_v|O{DC{  
宋安平:〈中拍國際古琴現身〉,《典藏古美術》,2006年第162期,頁135。 = 8%+$vX  
BK]q^.7+:  
李美燕:〈古琴以「澹」為美之意涵析論〉,《藝術學報》,2006年第78期,頁209-220。 z '%Vy  
=>6'{32W_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6年第3期,頁367-374。 ,!4 (B1@  
5ERycC y  
謝光輝:〈古琴妙韻〉,《中國旅遊》,2006年第313期,頁98-100。 |bz,cvlP W  
0qV!-i  
莊秀玲:〈談吳進風古琴的古典美感〉,《陶藝》,2006年第52期,頁76-78。 07+Qai-]  
bdCpGG9  
鍾文心:〈傳承與開拓--古琴座談會暨名家演奏會綜述〉,《明報月刊》,2006年第492期,頁119-121。 %fz!'C_4  
w~g)Dz2G  
黃康綺:〈從瑜伽到古琴:身體與聲音關係之初探〉,《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2006年第4期,頁181-199。 #yVY! +A  
Wz7jB6AWA  
張靜安:〈追尋遙遠的絲弦古調 古琴痴漢--鄭德宣〉,《源雜誌》,2007年第62期,頁72-79。 1jozM"H7Q  
F 'U G p  
李美燕:〈高羅佩論古琴音樂之美--以《琴道》的論述為主〉,《藝術評論》,2007年第17期,頁211-229。 ;=6~,k)  
_\LAWQ|M4[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再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7年第4期,頁424-432。 Io&F0~Z;;(  
Kq';[Yc  
黃瓊慧:〈古琴音樂中的「多層次單音結構」與聽覺空間感〉,《止善》,2007年第2期,頁107-128。 Ofg-gCF8  
rB:W\5~7  
張雅婷:〈從《大胡笳》的記憶演奏探尋古琴樂譜與詮釋〉,《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8年第33期,頁143-186。 !(Y23w*  
bmO[9 )G  
翁瑞鴻:〈淺談漢魏琴賦中之幾個古琴論題 〉,《中國語文》,2008年第611期,頁32-51。 fm\IQqIK%  
cv["Ps#;`W  
李美燕:〈從容天圻之琴曲〈歸去來兮辭〉看文人琴的藝術精神〉,《藝術學報》,2008年第83期,頁319-344。 Tce2]"^;  
&u_f:Pog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上)〉,《收藏》,2008年第12期,頁114-116。 6(}8[i:  
Dl%NVi+n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下)〉,《收藏》,2009年第1期,頁130-131。 fz8eL:i:  
gI^*O@Q4{b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之藏琴及辨偽〉,《收藏》,2009年第10期,頁113-117。 PZ"=t!  
9YpD\H`  
劉楚華:〈香江故事話古琴〉,《明報月刊》,2009年第520期,頁77-80。 .r?-O{2t  
6l>$N?a  
蔡惠琴:〈琴面上搖來搖去的斷紋--讀[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著;熊彪,許嵐譯]《林西莉古琴的故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9年第127期,頁61-64。 ?J~(qaa;  
Y75,{1\l0  
楊元錚:〈晚唐陳康士琴學的片楮零縑〉,《人文中國學報》,2009年第15期,頁397-407。 /wL}+  
\6xVIQ& 0  
王育雯:〈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9年第40期,頁119-171。 v7/qJ9l  
b#^UP  
李美燕:〈嵇康〈琴賦〉中「和」的美學意涵析論〉,《藝術評論》,2009年第19期,頁189-207。 F XOA1VEg  
sD* 8:Hl  
王 鵬:〈古琴:“和”的審美理想與斫琴工藝〉,《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10年第25期,頁108-113。 7PZ0  
@D rMaTr  
李美燕:〈嵇康的音樂養生觀與道教之關係〉,《哲學與文化》,2010年第6期,頁5-21。 iVt6rX  
MI@id  
賴慧玲:〈明代古琴譜論現存概要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2010年,頁25-61。 yA!#>u%g  
><[($Gq`g  
蔡秉霖:〈試論歐陽修音樂美學之「琴意」說〉,《東方人文學誌》,2010年,頁161-174。 ,!3G  
eUA6X ,I  
沈 冬:〈“洋客”的琴學研究〉,《讀書》,2011年第1期,頁42-46。 =?3D:k7z  
n ||/3-HDj  
典藏古美術編輯部:〈古琴OFF學〉,《典藏古美術》,2011年第222期,頁96-123。 70L{u+wIy  
j']m*aM1>  
耿慧玲:〈斯人已遠--評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止善》,2011年第10期,頁119-132。 (&FSoe/!['  
X/TuiKe  
張志威:〈修身養性 : 太極武藝與古琴音樂的思想契合點研究〉,《有鳳初鳴年刊》,2011年第7期,頁273-300。 ]-& ehW  
gYx|Na,+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收藏之琴畫及題字〉,《收藏》,2011年第1期,頁56-60。 gfs?H#  
0t1WvW  
李美燕:〈東皋心越之琴道及其自創琴歌研究〉,《藝術評論》,2011年第21期,頁39-65。 Y`3>i,S6\  
'k#^Z  
Yuhwen Wang. “Music as the Discipline of Disposition—Yue Ji and the Chinese Guqin Tradit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Eds. Wayne Bowman & Ana Lucia Freg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tracted.),2011. <ok/2v  
5TVDt  
王育雯:〈情境、音樂與審美心靈:「心物二極」立場在古琴審美評價中之問題〉,《台灣音樂研究》2011年第11 期。 =LS?:Mhm  
{|6(_SM|  
朱龍盦:〈古琴譜與指法1-4〉,《中央日報》1959年1月22、23、24、25日。 R$=UJ}>  
w Maib3Q  
朱龍盦:〈太古琴絃〉,《中央日報》1959年。 vO"Sy{)Z>  
Z| Z447_  
容天圻:〈古琴傳薪〉,《中央日報》,1971年5月16、17日。 !t6:uC7H  
%9xz[Ng  
容天圻:〈古琴古箏欣賞會追記〉,《臺灣新生報》,1971年10月13日。 A_}F  
s3W)hU)  
容天圻:〈瑞士籍教授郭茂基 會晤古琴家容天圻〉,《臺灣時報》,1975年10月06日。 .S17O}  
m6)8L?B   
容天圻:〈張大千已康復──為容天圻題字〉,《新聞報》,1975年11月27日。 %J?;@ G)r  
e qQAst#~  
容天圻:〈自得琴中趣〉,《世界日報》,1977年08月30日。 o64&BpCK  
mh!;W=|/"  
陳 煌:〈雨聲‧琴聲 與古琴家容天圻談琴〉,《愛書人》,1978年09月21 日。 m0W5Ogk  
`6b!W0$ -  
容天圻:〈張大千題辭──讚譽容天圻〉,《臺灣新聞報》,1978年10月08日。 /v E>*x  
x5k6yHn  
張素青:〈為聽古琴郭茂基走遍世界 終在臺灣聆賞容天圻絕技〉,《自立晚報》,1978年10月12日。 37Z:WJ?  
i!<,8e=  
左靜如:〈容天圻其人其事〉,《臺灣新聞報》,1979年05月05日。 { D1.  
u~6`9'Ms  
程 飛:〈指揮如意 指畫家容天圻簡介〉,《中華日報》,1980年07月04日。 "EQ-`b=I4  
#z)@T  
容天圻:〈指韻墨趣談指畫〉,《中央日報》,1980年07月08日。 GH![rK  
h84}lxT^]  
王馥質:〈容天圻以撫琴指法入畫〉,《民生報》,1980年07月11日。 j9sf~}D>  
`ej  
譚中興:〈琤琤古樂幾成絕響 誰人識得琴韻心聲 容天圻寄情古琴彈秋月 盼同道研彈曲譜傳雅音〉,《聯合報》,1980年09月30日。 2;NIUMAMM  
]n0kO&  
譚中興:〈琴聲‧墨韻‧書香 容天圻雅人雅事〉,《成功時報(晚刊)》,1984年06月20日。 2![.Kbqa%  
CEE`nn  
容天圻:〈香港訪琴記──兼懷古琴家盧家炳〉,《成功時報》,1984年08月09日。 utC]GiR  
;-47d ^  
容天圻:〈記梅庵琴派〉,《成功時報》,1984年09月04日。 b/ h,qv  
oBQr6-nZ  
譚中興:〈操琴習畫‧旦旦練功力 彈指揮筆‧件件不含糊 容天圻苦學有成 古琴書畫具風格 筆墨水恰到好處 展覽會上見真章〉,《臺灣新聞報》, 1985年01月30日。 P7(+{d{  
JGp~A#H&  
譚中興:〈容天圻展琴書畫〉,《臺灣新聞報》,1985年01月30日。 &+=A;Y)  
B i?DmrH  
譚中興:〈撫琴筆繪相益彰 容天圻展出作品 目見耳聞、雙重享受 觀畫聽樂、妙不勝哉〉,《中國晚報》,1985年02月02日。 |<P]yn  
7E4=\vM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臺灣新聞報》,1988年02月14日。。 iK1<4)  
'Uew(o  
容天圻:〈佬儂溪畔彈流水〉,《臺灣新聞報》,1988年06月02日。 ?ZDXT2b~~  
q-3%.<LL  
黃智平:〈容天圻演奏古宋琴秋月〉,《中國晨報》,1990年02月24日。 LZV  
xj iMM>|n  
黃智平:〈古琴演奏會即將登場 文化中心邀您齊聆賞〉,《中央日報》,1990年02月24日。 |r!G(an1x4  
*?7Ie;)  
黃智平:〈「弦上的琴操」古琴音樂會〉,《臺灣時報》,1990年02月28日。 DF/p{s1Y3  
l. ?R7f  
黃 吾:〈容天圻的藝術世界〉,《高雄縣青溪通訊》,1990年5月號。 Q i#%&Jz>f  
2:Q9g ru  
陳璧琳:〈彈指之間詮釋琴畫 容天圻是現代鍾子期〉,《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5月08日。 @!&\Z[",  
Z}TuVE  
陳璧琳:〈國畫界的首席「指」揮家 容天圻「指畫」將琴藝融入畫境 轟動兩岸〉,《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7月23日。 ZJ@M}-4O1  
`9Zoq=/  
殷延泉:〈容天圻 手指畫 揚名彼岸 手指為筆 指揮如意〉,《民生報》(南部版),1990年09月16日。 Q2iS0#  
jm'(t=Ze  
李 冰:〈秋庵墨情醉山水───容天圻書畫巡迴展〉,《臺灣新聞報》(南部版),1990年09月30日。 .G#S*L  
EX7cjQsml  
許宏義:〈琴境入畫境指畫神乎其技 容天圻指下功夫備受推崇〉,《中央日報》,1990年10月01日。 a-,!K  
B5aFt ;Vj  
蘇福男:〈容天圻 當今畫家兼學者 巡迴展佳評如潮〉,《自由時報》,1990年10月01日 8'_>A5L/C  
4r`u@  
黃智平:〈容天圻書畫巡迴展〉,《中國晚報》,1990年10月13日。 l2U"4d!o  
9 W> <m[O  
黃智平:〈指畫精進新境界 容天圻書畫展值得一賞〉,《中國晨報》,1990年10月13日。 'H <?K  
z,[4 BM  
蔡德昌:〈容天圻 潑墨指畫 另創蹊徑〉,《臺灣時報》,1990年11月03日。 900#K   
g= k}6"F~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巡迴展,開麥拉〉,《中國晨報》,1990年11月05日。 K_',Gd4L  
:bFmw dX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假投縣展出〉,《中國晨報》,1990年12月07日。 5b R;R{:x  
yv^j~  
廖銘瑞:〈撫琴,談琴!容天圻將再度展現優雅的琴韻風采〉,《中國晨報》,1990年12月20日。 ={-\)j  
|S|0'C*  
曉 軒:〈容天圻展書畫 指畫尤具特色〉,《臺灣新生報》,1991年01月14日。 &i4*tE3],  
{3]g3mj  
蔡德昌:〈大陸藝術界譽之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 出神入化〉,《臺灣時報》,1991年10月12日。 deHhl(U;  
]fI v{[A_  
蔡德昌:〈容天圻指畫 展期至27日〉,《民生報》(南部版),1991年10月19日。 C 2Fklp6  
.a1WwI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開個展 作品自廿五日起在高市春秋藝廊展出〉,《世界論壇報》,1993年12月24日。 n;)!N  
h}i /u  
李 冰:〈彈指雲煙山水情 容天圻出逸塵寰的指畫世界〉,《臺灣新聞報》,1993年12月26日。 _ro^<V$%  
y!;rY1  
廖銘瑞:〈十指作畫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傲視海峽兩案〉,《青年日報》,1993年12月26日。 So\(]S  
G2U=*|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個人展 曾為張大千所推崇畫功精湛可期〉,《民族時報》,1993年12月30日。 A!No:?S  
lwaxj7  
彭凱玲:〈容天圻指畫藝術展〉,《中央日報》,1994年01月01日。 ?2_Oa%M  
: I28Zi*  
t&^9o $  
-bu.Ar-#;h  
以上是我平常收集台灣人士的古琴研究資料,提供給同好交流, X90VJb]  
若文中有誤或不足之處,懇請來信交流或告知。感激! gEbe6!; q3  
xupxu6@163.com ; cj6xu6@hotmail.com.tw蓮伊 R:P'QM   
'+N!3r{G  
离线雪狼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3-19
感谢整理分享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离线chapgirls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3-24
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还是越老越好。 H6%QM}t  
/|V!2dQs"  
=NLsT.aa  
"S)2<tV  
'8\7(0$c  
(T:OZmEO.  
9o5W\.A7[D  
`!WtKqr%B  
!D6   
P,U$ X+  
I[,tf!  
vaN}M)W/  
DKw%z8ft|  
&HBqweI  
|& OW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