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88阅读
  • 2回复

台灣古琴研究目錄(期刊、報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南宮蓮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9
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BR*U9K|W  
P]G2gDO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QGa"HG5NF  
!|]%^G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Mh\c+1MFs  
]`x~v4JU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H Zc;.jJ  
@W8RAS~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 d(,t[cV  
kE1u-EA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l%fl=i~oN  
KR63W:Z\'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F e5a  
W NCdk$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et:Lv7  
wcO_;1_ H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jw H)x  
zB4gnVhus|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H"sey +-  
(,k=mF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_?8T'?-1  
_F$?Z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q QQ~ [JL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_nF_RpS  
5E]I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Uo 9BM  
d] {^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A-kI_&g\Og  
Xg"=,j2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b=sc2 )3?  
[>fE{ ~Y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z\a#"2(G.  
>:.Bn8-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P<U{jkM\/  
V@F~Cx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4r %NtXAa  
i4l?q#X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ZCa?uzeo]  
Y0DBkg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Fbkt(1  
/h;X1Htx}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s;L7 _.hH@  
-7u4f y{T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D n^RZLRhy  
16AYB17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Z^b1i`v  
#qzozQ4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9 ItsK  
S;= D/)[mr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ey:3F%  
k&^fIz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JA&w"2X*E  
<7qM;) g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y3l sAe#  
w%htY.-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8ARpjYZP  
Gg/K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N:0mjHG  
~FJd{$2x`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z5?xmffB  
FXIQS'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v6'I-#  
Pm-@ZZ~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UGIyNMY  
<X:7$v6T|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3a =KgOvp  
TMbj]Mso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jl@xcs]#  
>zhbOkR9c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yzYPT}t  
nlKWZYv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arnu|paw  
0h* AtZv_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Jutr<I"~  
0HE@L_$;2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Bb m1&d#  
EBJaFz'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zg|]Ic  
n-uoY<;hp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P*_Q8I)Y  
yB&s2J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sbQf7)  
N[Fz6,ZG _  
蔡文婷:〈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琴藝師孫毓芹〉,《光華》,1989年,頁118-122。 WVKzh  
Av{1~%hU  
李永翹:〈畫中有琴;琴中有畫───記臺灣著名書畫家兼古琴家容天圻〉,《明 報月刊》,1990年五月號。 ZT!DTb B  
+<I>]J2  
陳美利:〈漫談古琴音律〉,《國教世紀》,1992年,頁55-59。 jZ)1]Q2  
x.!%'{+ {  
樂 聲:〈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音樂與音響》,1993年第236期,頁125-126。 I~Ziq10  
v~j21`  
邵元復:〈梅庵琴派的起源及發展〉,《故宮文物》,1993年11月第128期。 }I !D65-#'  
i-$]Tg  
張清治:〈古琴晝畫與我的生活游藝觀〉,《雄獅美術》,1994年第275期,頁71-77。 f>dWl$/_s  
[H!V  
鄭正華:〈華夏正聲--古琴漫談〉,《歷史月刊》,1994年第76期,頁122-124。 r@ ]{`qA  
~R3@GaL1  
邵元復:〈漫談「梅庵琴派」及其他〉,《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R{/nlS5  
r'"H8>UZ%  
邵元復:〈《談古琴琴派》,《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hC,EO&  
lbMb  
邵元復:〈覆陸甸坤兄談琴調等問題〉,《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2 X`imJ  
Y~,N,>nITu  
吳崑茂:〈古琴七絃風情千種--鄭正華談古琴之美〉,《臺灣月刊》,1995年第152期,頁68-69。 wPOQy ~:  
iCx}v[;Ol  
陳淑霞:〈古老的迴響--古琴音樂的欣賞〉,《漢家雜誌》,1996年第47期,頁80-83。 [W` _`  
wTG6>l]H  
鄭榮隆:〈淺談古琴與古琴音樂〉,《臺灣月刊》,1998年第186期,頁16-17。 ((#|>W\&  
26j ; RV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8年第64期,頁335-369。 HI55):Eb  
0} uH  
祝家華:〈陳國興與陳雯的古琴姻緣 〉,《亞洲週刊》,1999年,頁57。 t!v#rn[  
#49,7OBU  
李美燕:〈「琴道」在漢代的歷史定位與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1999年第20期,頁267-294+606。 GC.   
PXWBc\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1)--琴道:文人的表徵〉,《音樂月刊》,2000年第209期,頁50-52。 {qK>A?9  
Fq:BRgCE  
黃華源:〈古琴藝術探微--從「唐、宋、元、明百琴展」談起 〉,《典藏藝術雜誌》,2000年第90期,頁205-207。 A^xD Axk  
1O8RGk4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2)--琴學大觀:唐宋元明百琴展〉,《音樂月刊》,2000年第210期,頁46-49。 //xxSk  
yqZKn=1:  
朱家炯:〈千禧年古琴藝術節〉,《傳統藝術》,2000年第6期,頁32-34。 c<|;<8ew  
V|Smk;G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1期,頁50-52。 sRqFsj}3e  
@#;2P'KL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2期,頁50-52。 Ft'?43J  
<a; <|Fm.  
張顯文圖:〈泠泠絃上聲--話說古琴〉,《漢家雜誌》,2000年第66期,頁44-47。 ;V@o 2a  
~'n3],o?  
梁銘越:〈試論古琴禁情的神經心理功能學與氣功養生術〉,《漢學研究》,2001年第38期,頁406-426。 aVEg%8  
ngE5$}UM  
林孟儀:〈古琴製琴人--林立正:為古木賦予靈魂 〉,《Cheers》,2001年第12期,頁94-97。 U2seD5I  
B\`4TU}kE  
王海燕:〈元明兩代古琴歌曲創作與藝術的發展〉,《藝術學報》,2001年第69期,頁81-96。 }<m9w\pA  
}}@x x&  
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創作藝術〉,《藝術評論》,2001年第12期,         頁29-60。 wP29 xV"5  
R]H/Jv\'  
王翰荻:〈昆欄開花.小心肝和老心肝--古琴爺爺〉,《人本教育札記》,2002年第159期,頁68-71。 )V7bi^r  
(U4]d`  
李美燕、黃揚婷:〈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析論--以楊宗稷「琴學叢書」的譜例為主〉,《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8期,頁589-623。 7xqTTN6h  
N"Q-xK  
李美燕:〈林占梅琴詩中的遊藝生活及美感意境〉,《中國學術年刊》,2003年第24期,頁325-342、394-395。 (X;D.s  
!{jDZ?z{h  
李美燕、黃揚婷:〈從張靜薌「琴學入門」之譜例析論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9期,頁225-293。 X&b)E0]pR  
XX+%:,G  
馬良懷、侯深:〈風流千古,人琴俱存:漢晉之際的士人與琴的關係之探討〉,《哲學與文化》,2003年第353期,頁83-99。 `*^ f =y  
pkQEry&Z  
亓娟莉:〈高山流水,千古風流--談談魏晉名士與古琴〉,《東方人文學院》,2004年,頁61-75。 63 F@F t  
"6o}g.  
范李彬:〈美的效應:感天地?通神明…--談玄說妙話「古琴」〉,《藝術觀點》,2004年第24期,頁38-42。 4@- 'p  
gy0l@ 5 N  
程玉凰:〈林占梅與「萬壑松」唐琴之謎〉,《竹塹文獻雜誌》,2004年30期,  頁74-95。 Qt` }$]  
B E!HM{-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和」況之美學意涵研究〉,《藝術學報》,2004 年第74期,頁41-53。 3U^E<H  
yP. ,Dh s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的儒道佛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0-15。 K_;'-B  
f5'Cq)Vw_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2期,頁338-347。 eT0Yp  
+/E`u|%|\]  
袁中平:〈「碣石調幽蘭」--古琴琴譜探微〉,《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138期,頁16-25。 ?U$H`[VF}  
RG4T9eZq  
焦慧蘭:〈寰宇圓夢--情接千載枯木吟:程惠德的古琴製作〉,《小作家月刊》,2005年第132期,頁85-89。 UU~S{!*+L  
7S|nn|\Kp  
郭麗君:〈踏雪尋梅琴詩樂〉,《中華文化》,2005年第3期,頁76-79。 rE)lt0mkv  
yL{X}:;}  
黃康綺:〈絃外之音--淺談琴道〉,《文明探索叢刊》,2006年第44期,頁89-99。 =f4>vo}@k  
5 o-WA1  
宋安平:〈中拍國際古琴現身〉,《典藏古美術》,2006年第162期,頁135。 %|Sh|\6A!  
,6J]oX  
李美燕:〈古琴以「澹」為美之意涵析論〉,《藝術學報》,2006年第78期,頁209-220。 ei%L[>N  
0ZcvpR?G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6年第3期,頁367-374。 nB>C3e  
1ayL*tr  
謝光輝:〈古琴妙韻〉,《中國旅遊》,2006年第313期,頁98-100。 hj[&.w  
3@7IY4>o  
莊秀玲:〈談吳進風古琴的古典美感〉,《陶藝》,2006年第52期,頁76-78。 EdR1W~JZ  
 UDl[  
鍾文心:〈傳承與開拓--古琴座談會暨名家演奏會綜述〉,《明報月刊》,2006年第492期,頁119-121。 TL'^@Y7X5  
m`_s_#  
黃康綺:〈從瑜伽到古琴:身體與聲音關係之初探〉,《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2006年第4期,頁181-199。 Z7)la |  
9}G.Fr  
張靜安:〈追尋遙遠的絲弦古調 古琴痴漢--鄭德宣〉,《源雜誌》,2007年第62期,頁72-79。 F|nJ3:v  
r2"B"%;  
李美燕:〈高羅佩論古琴音樂之美--以《琴道》的論述為主〉,《藝術評論》,2007年第17期,頁211-229。 ai0am  
ROb2g|YXG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再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7年第4期,頁424-432。 h'%iY6!fA  
hhRUC&Y%V  
黃瓊慧:〈古琴音樂中的「多層次單音結構」與聽覺空間感〉,《止善》,2007年第2期,頁107-128。 a*/%EP3  
kbu.KU+  
張雅婷:〈從《大胡笳》的記憶演奏探尋古琴樂譜與詮釋〉,《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8年第33期,頁143-186。 @M=xdZNyJ  
:Aq==N_/2  
翁瑞鴻:〈淺談漢魏琴賦中之幾個古琴論題 〉,《中國語文》,2008年第611期,頁32-51。 O(pa;&"  
cc37(=o KL  
李美燕:〈從容天圻之琴曲〈歸去來兮辭〉看文人琴的藝術精神〉,《藝術學報》,2008年第83期,頁319-344。 |}$ZOwc  
,X^I]]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上)〉,《收藏》,2008年第12期,頁114-116。 (@X].oM^y  
 vf}.)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下)〉,《收藏》,2009年第1期,頁130-131。 _=$:<wIE[  
4TX~]tEyky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之藏琴及辨偽〉,《收藏》,2009年第10期,頁113-117。 <l>o6K  
d>k)aIYp  
劉楚華:〈香江故事話古琴〉,《明報月刊》,2009年第520期,頁77-80。 0q}k"(9  
J7a_a>Y  
蔡惠琴:〈琴面上搖來搖去的斷紋--讀[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著;熊彪,許嵐譯]《林西莉古琴的故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9年第127期,頁61-64。 (m:ktd=x  
6)5Akyz4V  
楊元錚:〈晚唐陳康士琴學的片楮零縑〉,《人文中國學報》,2009年第15期,頁397-407。 lfTDpKz3D  
<9Sg,ix't  
王育雯:〈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9年第40期,頁119-171。 ]fiAV|'^  
Oc A;+}>  
李美燕:〈嵇康〈琴賦〉中「和」的美學意涵析論〉,《藝術評論》,2009年第19期,頁189-207。 @~g][O#Fu  
N #C,q&;  
王 鵬:〈古琴:“和”的審美理想與斫琴工藝〉,《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10年第25期,頁108-113。 -aSj-  
ey!QAEg"X1  
李美燕:〈嵇康的音樂養生觀與道教之關係〉,《哲學與文化》,2010年第6期,頁5-21。 4+?d0  
'Sk-L 5  
賴慧玲:〈明代古琴譜論現存概要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2010年,頁25-61。 uPh/u!  
B\*"rSP\  
蔡秉霖:〈試論歐陽修音樂美學之「琴意」說〉,《東方人文學誌》,2010年,頁161-174。 % XvJJ  
xWR<>Og.  
沈 冬:〈“洋客”的琴學研究〉,《讀書》,2011年第1期,頁42-46。 +s$` kl  
-0P(lkylf  
典藏古美術編輯部:〈古琴OFF學〉,《典藏古美術》,2011年第222期,頁96-123。 3pU/Z bb,:  
{zhajY7  
耿慧玲:〈斯人已遠--評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止善》,2011年第10期,頁119-132。 u]`ur#_  
Cg#@JuwHa  
張志威:〈修身養性 : 太極武藝與古琴音樂的思想契合點研究〉,《有鳳初鳴年刊》,2011年第7期,頁273-300。 *M^(A}+O  
a]NH >d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收藏之琴畫及題字〉,《收藏》,2011年第1期,頁56-60。 85gdmla@9  
(58}G2}q  
李美燕:〈東皋心越之琴道及其自創琴歌研究〉,《藝術評論》,2011年第21期,頁39-65。 2d:IYCl4q  
U?/C>g%/PI  
Yuhwen Wang. “Music as the Discipline of Disposition—Yue Ji and the Chinese Guqin Tradit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Eds. Wayne Bowman & Ana Lucia Freg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tracted.),2011. J A!?vs  
]&+,`1_q  
王育雯:〈情境、音樂與審美心靈:「心物二極」立場在古琴審美評價中之問題〉,《台灣音樂研究》2011年第11 期。 Ah#bj8}  
0*y|k1  
朱龍盦:〈古琴譜與指法1-4〉,《中央日報》1959年1月22、23、24、25日。 q/qJkr^2  
nI0TvB D  
朱龍盦:〈太古琴絃〉,《中央日報》1959年。 KdN+$fe*g  
mqrV:3}  
容天圻:〈古琴傳薪〉,《中央日報》,1971年5月16、17日。 V)q|U6R  
?xX9o  
容天圻:〈古琴古箏欣賞會追記〉,《臺灣新生報》,1971年10月13日。 ;Gnk8lIsb  
.0=VQU  
容天圻:〈瑞士籍教授郭茂基 會晤古琴家容天圻〉,《臺灣時報》,1975年10月06日。 *gGL5<%T:  
U]Pl` =SL  
容天圻:〈張大千已康復──為容天圻題字〉,《新聞報》,1975年11月27日。 L@VIC|~E  
o!$O+%4  
容天圻:〈自得琴中趣〉,《世界日報》,1977年08月30日。 g._`"c  
']Z1nb  
陳 煌:〈雨聲‧琴聲 與古琴家容天圻談琴〉,《愛書人》,1978年09月21 日。 wg.TCT2  
lD+f{GR  
容天圻:〈張大千題辭──讚譽容天圻〉,《臺灣新聞報》,1978年10月08日。 @T 5dPmn  
VUd=|$'J  
張素青:〈為聽古琴郭茂基走遍世界 終在臺灣聆賞容天圻絕技〉,《自立晚報》,1978年10月12日。 1[4 2f#  
E'KKR1t  
左靜如:〈容天圻其人其事〉,《臺灣新聞報》,1979年05月05日。 Ng,< 4;  
E=3UaYr  
程 飛:〈指揮如意 指畫家容天圻簡介〉,《中華日報》,1980年07月04日。 CQ;.}=j ,  
K (px-jY  
容天圻:〈指韻墨趣談指畫〉,《中央日報》,1980年07月08日。 x b6X8:  
;nx? 4f+6h  
王馥質:〈容天圻以撫琴指法入畫〉,《民生報》,1980年07月11日。 6v1F. u  
"Qci+Qq  
譚中興:〈琤琤古樂幾成絕響 誰人識得琴韻心聲 容天圻寄情古琴彈秋月 盼同道研彈曲譜傳雅音〉,《聯合報》,1980年09月30日。 4s_|6{ANS  
rP%B#%;S"  
譚中興:〈琴聲‧墨韻‧書香 容天圻雅人雅事〉,《成功時報(晚刊)》,1984年06月20日。 RvXK?mL4F  
OK8|w]-A  
容天圻:〈香港訪琴記──兼懷古琴家盧家炳〉,《成功時報》,1984年08月09日。 Lkf}+aY  
JnodDH ?  
容天圻:〈記梅庵琴派〉,《成功時報》,1984年09月04日。 .G/>X%X  
(Vz\02,K  
譚中興:〈操琴習畫‧旦旦練功力 彈指揮筆‧件件不含糊 容天圻苦學有成 古琴書畫具風格 筆墨水恰到好處 展覽會上見真章〉,《臺灣新聞報》, 1985年01月30日。 r P1FM1"M  
~[[(_C3  
譚中興:〈容天圻展琴書畫〉,《臺灣新聞報》,1985年01月30日。  X<p'&  
SN<Dxa8Iy  
譚中興:〈撫琴筆繪相益彰 容天圻展出作品 目見耳聞、雙重享受 觀畫聽樂、妙不勝哉〉,《中國晚報》,1985年02月02日。 Gq)E,Ln&d  
hAi`2GP.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臺灣新聞報》,1988年02月14日。。 J}?:\y<  
-5X*y4#  
容天圻:〈佬儂溪畔彈流水〉,《臺灣新聞報》,1988年06月02日。 CT2L }5L&  
_+=M)lPm  
黃智平:〈容天圻演奏古宋琴秋月〉,《中國晨報》,1990年02月24日。 P&$ m2^K  
yb4Jsk5%  
黃智平:〈古琴演奏會即將登場 文化中心邀您齊聆賞〉,《中央日報》,1990年02月24日。 P70]Ju  
F4X0DRC,G  
黃智平:〈「弦上的琴操」古琴音樂會〉,《臺灣時報》,1990年02月28日。 .).}ffhOL  
q\uzmOh  
黃 吾:〈容天圻的藝術世界〉,《高雄縣青溪通訊》,1990年5月號。 L;%_r)  
N0mP EF2  
陳璧琳:〈彈指之間詮釋琴畫 容天圻是現代鍾子期〉,《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5月08日。 'O:QS)  
*h9S\Pv>j  
陳璧琳:〈國畫界的首席「指」揮家 容天圻「指畫」將琴藝融入畫境 轟動兩岸〉,《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7月23日。 ca6kqh"  
0YsBAfRG  
殷延泉:〈容天圻 手指畫 揚名彼岸 手指為筆 指揮如意〉,《民生報》(南部版),1990年09月16日。 1w~@'ZyU  
gR#lRA/  
李 冰:〈秋庵墨情醉山水───容天圻書畫巡迴展〉,《臺灣新聞報》(南部版),1990年09月30日。 6R=dg2tKT  
Bk44 wz2 X  
許宏義:〈琴境入畫境指畫神乎其技 容天圻指下功夫備受推崇〉,《中央日報》,1990年10月01日。 }eLnTi{  
0r/pZ3/  
蘇福男:〈容天圻 當今畫家兼學者 巡迴展佳評如潮〉,《自由時報》,1990年10月01日 T*3>LY+bb  
f%gdFtJ &  
黃智平:〈容天圻書畫巡迴展〉,《中國晚報》,1990年10月13日。 /$-Tg)o5i  
I7C*P~32{n  
黃智平:〈指畫精進新境界 容天圻書畫展值得一賞〉,《中國晨報》,1990年10月13日。 ?7|6jTIs  
Kf>]M|G c  
蔡德昌:〈容天圻 潑墨指畫 另創蹊徑〉,《臺灣時報》,1990年11月03日。 b~Q8&z2  
X}5}M+'~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巡迴展,開麥拉〉,《中國晨報》,1990年11月05日。 ~E^lKe  
lk(.zYaaN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假投縣展出〉,《中國晨報》,1990年12月07日。 t^')ST  
y/9aI/O'  
廖銘瑞:〈撫琴,談琴!容天圻將再度展現優雅的琴韻風采〉,《中國晨報》,1990年12月20日。 99/`23YL  
5&Vp(A[m[  
曉 軒:〈容天圻展書畫 指畫尤具特色〉,《臺灣新生報》,1991年01月14日。 )1PjI9M  
aK+jpi4?  
蔡德昌:〈大陸藝術界譽之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 出神入化〉,《臺灣時報》,1991年10月12日。 =k0qj_  
B&},W*p  
蔡德昌:〈容天圻指畫 展期至27日〉,《民生報》(南部版),1991年10月19日。 q-<t'uhs[  
;;{!wA+"D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開個展 作品自廿五日起在高市春秋藝廊展出〉,《世界論壇報》,1993年12月24日。 -F338J+J24  
FBk_LEcX  
李 冰:〈彈指雲煙山水情 容天圻出逸塵寰的指畫世界〉,《臺灣新聞報》,1993年12月26日。 tqYwP Sr  
oU[>.Igi  
廖銘瑞:〈十指作畫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傲視海峽兩案〉,《青年日報》,1993年12月26日。 aePLP  
=[Z uE0c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個人展 曾為張大千所推崇畫功精湛可期〉,《民族時報》,1993年12月30日。 aMq|xHZ  
"I}]]?y  
彭凱玲:〈容天圻指畫藝術展〉,《中央日報》,1994年01月01日。 ]>T4\?aC  
0Z,a3)jcc  
{9_}i#,vR  
rdBF+YN9/?  
以上是我平常收集台灣人士的古琴研究資料,提供給同好交流, .$~zxd#zo  
若文中有誤或不足之處,懇請來信交流或告知。感激! }<7S% ?TY  
xupxu6@163.com ; cj6xu6@hotmail.com.tw蓮伊 z]d2 rzV(_  
qGK -f4  
离线雪狼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3-19
感谢整理分享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离线chapgirls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3-24
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还是越老越好。 e]Q bC "  
?y`we6~\1  
kS)azV  
Mv%"aFC  
tA{B~>  
vlSSw+r9  
eWw# T^  
Op>l~{{{  
e0 &x?U*/  
}\Ri:&?  
J&w'0  
/t=Fx94  
8H7=vk+  
gAxf5 A_x)  
/UP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