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87阅读
  • 2回复

台灣古琴研究目錄(期刊、報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南宮蓮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9
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zUQe0Gc.b^  
:VFTVmr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Hy  
iBHw[X,b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F)  
,Oi^ySn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xcv>  
{bTeAfbf]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n#>5?W  
`cO|RhD @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DyX0 xx^  
G;2[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Qu}N:P9l?X  
L1MrrC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e`ex]py<C  
Doj(.wm~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t&pGQ  
hZ o5p&b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0op)Kn  
a 2Et,WA%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JjDS"hK#  
#01/(:7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U9F6d!:L7A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w:;M=sV8  
[0(mFMC`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M:`BoW4  
RO$*G jQd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IH -2N  
5Jd` ^U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kd`YSkZ  
-R74/GBg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iPkT*Cl8  
KT=a(QL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dgY5ccP  
p|s2G~0<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Bn_g-WrT  
I}ndRDz[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7?"9J `*  
&z QWIv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GDmv0V$6  
|YXG(;-BS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Xr2 Wa  
(k#t }B[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4L $};L  
ax]9QrA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MTq{f2?  
`r9^:TMN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8&#E?^d  
.> ,Z k S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F<Sf:?.p  
:^.u-bHI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kw;wlFU;  
{~"Em'}J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XJ _%!  
3m~U(yho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_&=9Ke  
>!<V\ Fj1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qIGQ/af&  
|/t K-c6J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X)y*#U  
,`+Bs&S 8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s1v{~xP  
Jb 6&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3} l;  
E~qK&7+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e*$2+`[A  
LsnXS9_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y "<JE<X  
+ f6}p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W >Kp\tD  
.$OjUlzr-H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wp W2%&  
" _mmR M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1d&  
<%(f9j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HK? Foo?  
}0krSzcn#,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r@;$V_I  
83X/"2-K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R,XD6'Q  
%"{?[!C ?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HN^w'I'bp  
z^"?sd  
蔡文婷:〈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琴藝師孫毓芹〉,《光華》,1989年,頁118-122。 Mc.^s  
}el,^~  
李永翹:〈畫中有琴;琴中有畫───記臺灣著名書畫家兼古琴家容天圻〉,《明 報月刊》,1990年五月號。 z{AM2Z  
z[%[bs2{  
陳美利:〈漫談古琴音律〉,《國教世紀》,1992年,頁55-59。 })q]g Mj  
DU(X,hDBF  
樂 聲:〈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音樂與音響》,1993年第236期,頁125-126。 ^=3 ^HQ'Zm  
NCp%sGBmG  
邵元復:〈梅庵琴派的起源及發展〉,《故宮文物》,1993年11月第128期。 &,F elB0*  
"NlRSc#  
張清治:〈古琴晝畫與我的生活游藝觀〉,《雄獅美術》,1994年第275期,頁71-77。 &KLvr|  
"_ Zh5 g  
鄭正華:〈華夏正聲--古琴漫談〉,《歷史月刊》,1994年第76期,頁122-124。 `yy%<&  
^1()W,B~w  
邵元復:〈漫談「梅庵琴派」及其他〉,《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E}6S  
>&g2 IvDS  
邵元復:〈《談古琴琴派》,《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OTQRe:  
YALyZ.d  
邵元復:〈覆陸甸坤兄談琴調等問題〉,《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Cnk#Ioz  
Sw/J+FO2  
吳崑茂:〈古琴七絃風情千種--鄭正華談古琴之美〉,《臺灣月刊》,1995年第152期,頁68-69。 eO~eu]r  
&C\=!r0j^  
陳淑霞:〈古老的迴響--古琴音樂的欣賞〉,《漢家雜誌》,1996年第47期,頁80-83。 ;k-g _{M  
OrzM hQaf  
鄭榮隆:〈淺談古琴與古琴音樂〉,《臺灣月刊》,1998年第186期,頁16-17。 xMLrLXy  
,CN#co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8年第64期,頁335-369。 yFIl^Ck%  
|:{g?4Mi  
祝家華:〈陳國興與陳雯的古琴姻緣 〉,《亞洲週刊》,1999年,頁57。 EC0zH#N  
9$8X> T^   
李美燕:〈「琴道」在漢代的歷史定位與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1999年第20期,頁267-294+606。 {P,>Q4N  
E`U &Z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1)--琴道:文人的表徵〉,《音樂月刊》,2000年第209期,頁50-52。 g521Wdtnn  
6Uch 0xha!  
黃華源:〈古琴藝術探微--從「唐、宋、元、明百琴展」談起 〉,《典藏藝術雜誌》,2000年第90期,頁205-207。 uF.Q ",<  
uT#Acg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2)--琴學大觀:唐宋元明百琴展〉,《音樂月刊》,2000年第210期,頁46-49。 @<0h"i x  
iz,]%<_PE  
朱家炯:〈千禧年古琴藝術節〉,《傳統藝術》,2000年第6期,頁32-34。 lrq>TJEcx  
 `NTM%# w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1期,頁50-52。 5R& x{jf$  
/abmjV0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2期,頁50-52。 Q=dw 6  
:LU"5g  
張顯文圖:〈泠泠絃上聲--話說古琴〉,《漢家雜誌》,2000年第66期,頁44-47。 ?]759,Q3L  
OA\vT${5  
梁銘越:〈試論古琴禁情的神經心理功能學與氣功養生術〉,《漢學研究》,2001年第38期,頁406-426。 dVij <! Lu  
j'#)~>b  
林孟儀:〈古琴製琴人--林立正:為古木賦予靈魂 〉,《Cheers》,2001年第12期,頁94-97。 ?=TL2"L  
{H/8#y4qp&  
王海燕:〈元明兩代古琴歌曲創作與藝術的發展〉,《藝術學報》,2001年第69期,頁81-96。 eUi> Mp  
$b&BH'*'~  
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創作藝術〉,《藝術評論》,2001年第12期,         頁29-60。 <aD'$(N5  
p|xs|O6{  
王翰荻:〈昆欄開花.小心肝和老心肝--古琴爺爺〉,《人本教育札記》,2002年第159期,頁68-71。 3}v0{c  
{(8U8f<'=y  
李美燕、黃揚婷:〈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析論--以楊宗稷「琴學叢書」的譜例為主〉,《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8期,頁589-623。 tvG g@Xs\  
CD*f4I#d  
李美燕:〈林占梅琴詩中的遊藝生活及美感意境〉,《中國學術年刊》,2003年第24期,頁325-342、394-395。 [%HYh7ua<  
Ka[Sm|-q  
李美燕、黃揚婷:〈從張靜薌「琴學入門」之譜例析論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9期,頁225-293。 "h^A]t;qe  
9<+;hH8J_r  
馬良懷、侯深:〈風流千古,人琴俱存:漢晉之際的士人與琴的關係之探討〉,《哲學與文化》,2003年第353期,頁83-99。 i/l!Cr2  
"v*oga%  
亓娟莉:〈高山流水,千古風流--談談魏晉名士與古琴〉,《東方人文學院》,2004年,頁61-75。 = E##},N"  
mrw]yu;2<n  
范李彬:〈美的效應:感天地?通神明…--談玄說妙話「古琴」〉,《藝術觀點》,2004年第24期,頁38-42。 Zb 12:?  
|k/`WC6As.  
程玉凰:〈林占梅與「萬壑松」唐琴之謎〉,《竹塹文獻雜誌》,2004年30期,  頁74-95。 9;}L{yve  
R?1idl)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和」況之美學意涵研究〉,《藝術學報》,2004 年第74期,頁41-53。 kq-mr  
d<e+__ 2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的儒道佛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0-15。 #i'C  
z7D*z8,i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2期,頁338-347。 "FD<^  
m T>b ;  
袁中平:〈「碣石調幽蘭」--古琴琴譜探微〉,《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138期,頁16-25。 b\<lNE!L  
j=`y  @~  
焦慧蘭:〈寰宇圓夢--情接千載枯木吟:程惠德的古琴製作〉,《小作家月刊》,2005年第132期,頁85-89。 <>ZBW9  
cg>!<T*  
郭麗君:〈踏雪尋梅琴詩樂〉,《中華文化》,2005年第3期,頁76-79。 \HBVNBY  
FF5tPHB  
黃康綺:〈絃外之音--淺談琴道〉,《文明探索叢刊》,2006年第44期,頁89-99。 oHv{Y  
^p{A!I!  
宋安平:〈中拍國際古琴現身〉,《典藏古美術》,2006年第162期,頁135。 3'|Uqf8  
kxt\{iy4  
李美燕:〈古琴以「澹」為美之意涵析論〉,《藝術學報》,2006年第78期,頁209-220。 1jR=h7^=  
ez{P-qB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6年第3期,頁367-374。 yaCd4KP  
z36brv<_'p  
謝光輝:〈古琴妙韻〉,《中國旅遊》,2006年第313期,頁98-100。 L{+&z7M  
>eYU$/80  
莊秀玲:〈談吳進風古琴的古典美感〉,《陶藝》,2006年第52期,頁76-78。 ~xsb5M5  
7-g]A2N  
鍾文心:〈傳承與開拓--古琴座談會暨名家演奏會綜述〉,《明報月刊》,2006年第492期,頁119-121。 b|\{ !N]  
3sd{AkD^  
黃康綺:〈從瑜伽到古琴:身體與聲音關係之初探〉,《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2006年第4期,頁181-199。 H8(0. IR  
h0'8NvalQ  
張靜安:〈追尋遙遠的絲弦古調 古琴痴漢--鄭德宣〉,《源雜誌》,2007年第62期,頁72-79。 ;$E~ZT4p  
[,.[gWA  
李美燕:〈高羅佩論古琴音樂之美--以《琴道》的論述為主〉,《藝術評論》,2007年第17期,頁211-229。 &;SwLDF"1  
^T uP=q5?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再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7年第4期,頁424-432。 5P5A,K  
v9X7-GJ~  
黃瓊慧:〈古琴音樂中的「多層次單音結構」與聽覺空間感〉,《止善》,2007年第2期,頁107-128。 yf0vR%,\  
xkk@ {}J\  
張雅婷:〈從《大胡笳》的記憶演奏探尋古琴樂譜與詮釋〉,《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8年第33期,頁143-186。 +H2m<  
uK+9gTv  
翁瑞鴻:〈淺談漢魏琴賦中之幾個古琴論題 〉,《中國語文》,2008年第611期,頁32-51。 4i ~eTb  
w !=_  
李美燕:〈從容天圻之琴曲〈歸去來兮辭〉看文人琴的藝術精神〉,《藝術學報》,2008年第83期,頁319-344。 s8`}x_k=  
7UeE(=Hr5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上)〉,《收藏》,2008年第12期,頁114-116。 <XNLeJdY  
/vu7;xVG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下)〉,《收藏》,2009年第1期,頁130-131。 x RfX:3  
GB#7w82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之藏琴及辨偽〉,《收藏》,2009年第10期,頁113-117。 6vDgM fw  
O'k"6sBb  
劉楚華:〈香江故事話古琴〉,《明報月刊》,2009年第520期,頁77-80。 N$ ?qAek  
Rh=h{O  
蔡惠琴:〈琴面上搖來搖去的斷紋--讀[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著;熊彪,許嵐譯]《林西莉古琴的故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9年第127期,頁61-64。 1W U-gQki!  
[K5afnq`  
楊元錚:〈晚唐陳康士琴學的片楮零縑〉,《人文中國學報》,2009年第15期,頁397-407。 FEkx&9]  
99`xY$  
王育雯:〈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9年第40期,頁119-171。 \?j(U8mB>  
t?\osPL  
李美燕:〈嵇康〈琴賦〉中「和」的美學意涵析論〉,《藝術評論》,2009年第19期,頁189-207。 ;.iy{&$  
| !Knd ^}  
王 鵬:〈古琴:“和”的審美理想與斫琴工藝〉,《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10年第25期,頁108-113。 u% FA.  
TtzB[F  
李美燕:〈嵇康的音樂養生觀與道教之關係〉,《哲學與文化》,2010年第6期,頁5-21。 ek9%Xk8  
fA8 ,wy|>  
賴慧玲:〈明代古琴譜論現存概要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2010年,頁25-61。 ^#nAS2w7U  
j'Fni4;  
蔡秉霖:〈試論歐陽修音樂美學之「琴意」說〉,《東方人文學誌》,2010年,頁161-174。 6Pz\6DU,I  
K&/W cuP &  
沈 冬:〈“洋客”的琴學研究〉,《讀書》,2011年第1期,頁42-46。 WDcjj1`l  
`!i>fo~  
典藏古美術編輯部:〈古琴OFF學〉,《典藏古美術》,2011年第222期,頁96-123。 fIu/*PFPVY  
Cd4G&(=  
耿慧玲:〈斯人已遠--評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止善》,2011年第10期,頁119-132。 :0J;^@   
Ae"B]Cxb_X  
張志威:〈修身養性 : 太極武藝與古琴音樂的思想契合點研究〉,《有鳳初鳴年刊》,2011年第7期,頁273-300。 k20tn ew  
-{dw Ll_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收藏之琴畫及題字〉,《收藏》,2011年第1期,頁56-60。 p|zW2L  
$3So`8Bm[$  
李美燕:〈東皋心越之琴道及其自創琴歌研究〉,《藝術評論》,2011年第21期,頁39-65。 .m .v$(  
mz47lv1?  
Yuhwen Wang. “Music as the Discipline of Disposition—Yue Ji and the Chinese Guqin Tradit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Eds. Wayne Bowman & Ana Lucia Freg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tracted.),2011. .L}ar7  
Y9ru~&/o$  
王育雯:〈情境、音樂與審美心靈:「心物二極」立場在古琴審美評價中之問題〉,《台灣音樂研究》2011年第11 期。 JH 8^ZP:d'  
?n}L+|  
朱龍盦:〈古琴譜與指法1-4〉,《中央日報》1959年1月22、23、24、25日。 ~sOAm  
@ Fu|et  
朱龍盦:〈太古琴絃〉,《中央日報》1959年。 [|vd r.  
CGQ`i  
容天圻:〈古琴傳薪〉,《中央日報》,1971年5月16、17日。 V[~/sc )  
hT<v8  
容天圻:〈古琴古箏欣賞會追記〉,《臺灣新生報》,1971年10月13日。 i]P]o)  
i9d.Ls  
容天圻:〈瑞士籍教授郭茂基 會晤古琴家容天圻〉,《臺灣時報》,1975年10月06日。 7>#74oy  
Qk((H~I}  
容天圻:〈張大千已康復──為容天圻題字〉,《新聞報》,1975年11月27日。 gD-<^Q-  
1c]GS&(RP  
容天圻:〈自得琴中趣〉,《世界日報》,1977年08月30日。 TV}H  
v''$qMQ)  
陳 煌:〈雨聲‧琴聲 與古琴家容天圻談琴〉,《愛書人》,1978年09月21 日。 L!\I>a5C0G  
xT%CY(:9X  
容天圻:〈張大千題辭──讚譽容天圻〉,《臺灣新聞報》,1978年10月08日。 ,ecFHkT>  
sPut@4[S  
張素青:〈為聽古琴郭茂基走遍世界 終在臺灣聆賞容天圻絕技〉,《自立晚報》,1978年10月12日。 a$ Z06j  
vV%w#ULxE~  
左靜如:〈容天圻其人其事〉,《臺灣新聞報》,1979年05月05日。 p?5zwdX+`  
SJ<nAX  
程 飛:〈指揮如意 指畫家容天圻簡介〉,《中華日報》,1980年07月04日。 _s^sZ{'2_  
2gA6$s7  
容天圻:〈指韻墨趣談指畫〉,《中央日報》,1980年07月08日。 4oJ0,u  
V[#jrwhA  
王馥質:〈容天圻以撫琴指法入畫〉,《民生報》,1980年07月11日。 ig6F!p  
 0y?bwxkc  
譚中興:〈琤琤古樂幾成絕響 誰人識得琴韻心聲 容天圻寄情古琴彈秋月 盼同道研彈曲譜傳雅音〉,《聯合報》,1980年09月30日。 (f7R~le  
bi QDupTz  
譚中興:〈琴聲‧墨韻‧書香 容天圻雅人雅事〉,《成功時報(晚刊)》,1984年06月20日。 yovC~  
Wa wOap  
容天圻:〈香港訪琴記──兼懷古琴家盧家炳〉,《成功時報》,1984年08月09日。 ]`LMy t0  
-LUKYGBK  
容天圻:〈記梅庵琴派〉,《成功時報》,1984年09月04日。 $aEL>, X  
z&w@67 >j  
譚中興:〈操琴習畫‧旦旦練功力 彈指揮筆‧件件不含糊 容天圻苦學有成 古琴書畫具風格 筆墨水恰到好處 展覽會上見真章〉,《臺灣新聞報》, 1985年01月30日。 cY5h6+_  
ikUG`F%W  
譚中興:〈容天圻展琴書畫〉,《臺灣新聞報》,1985年01月30日。 d+8Sypv^4*  
BRzrtK  
譚中興:〈撫琴筆繪相益彰 容天圻展出作品 目見耳聞、雙重享受 觀畫聽樂、妙不勝哉〉,《中國晚報》,1985年02月02日。 W_%Dg]l   
iNcB6,++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臺灣新聞報》,1988年02月14日。。 bO9X;} \6  
rAgb<D@,H  
容天圻:〈佬儂溪畔彈流水〉,《臺灣新聞報》,1988年06月02日。 U2;_{n*g%  
5~v({R.  
黃智平:〈容天圻演奏古宋琴秋月〉,《中國晨報》,1990年02月24日。 {D$+~ lO  
{$Qw]?Yv  
黃智平:〈古琴演奏會即將登場 文化中心邀您齊聆賞〉,《中央日報》,1990年02月24日。 kIyif7  
uZCPxog  
黃智平:〈「弦上的琴操」古琴音樂會〉,《臺灣時報》,1990年02月28日。 wtK+\Qnb  
$%ps:ui~X  
黃 吾:〈容天圻的藝術世界〉,《高雄縣青溪通訊》,1990年5月號。 zpJQ7hym  
MFRM M%`  
陳璧琳:〈彈指之間詮釋琴畫 容天圻是現代鍾子期〉,《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5月08日。 Mp}U>+8  
Vf0m7BJc3  
陳璧琳:〈國畫界的首席「指」揮家 容天圻「指畫」將琴藝融入畫境 轟動兩岸〉,《中國時報》(南部版),1990年07月23日。 ol-U%J  
t\ ym4`"  
殷延泉:〈容天圻 手指畫 揚名彼岸 手指為筆 指揮如意〉,《民生報》(南部版),1990年09月16日。 <d8 Yk>R  
G22u+ua  
李 冰:〈秋庵墨情醉山水───容天圻書畫巡迴展〉,《臺灣新聞報》(南部版),1990年09月30日。 rOX\rI%0+  
C1hp2CW$5/  
許宏義:〈琴境入畫境指畫神乎其技 容天圻指下功夫備受推崇〉,《中央日報》,1990年10月01日。 `j9 ;9^  
i!(u4wTFF  
蘇福男:〈容天圻 當今畫家兼學者 巡迴展佳評如潮〉,《自由時報》,1990年10月01日 t~3!| @3i  
arm26YA-,  
黃智平:〈容天圻書畫巡迴展〉,《中國晚報》,1990年10月13日。 +Y-Gp4"  
d-y8c  
黃智平:〈指畫精進新境界 容天圻書畫展值得一賞〉,《中國晨報》,1990年10月13日。 .^eajb`:  
ta %yQd7  
蔡德昌:〈容天圻 潑墨指畫 另創蹊徑〉,《臺灣時報》,1990年11月03日。 W;Ct[Y 8m  
cJMp`DQzc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巡迴展,開麥拉〉,《中國晨報》,1990年11月05日。 12.|Ed*72  
U`z=!KI+g  
廖銘瑞:〈容天圻書畫假投縣展出〉,《中國晨報》,1990年12月07日。 idEhxvAo  
/C}u,dBf  
廖銘瑞:〈撫琴,談琴!容天圻將再度展現優雅的琴韻風采〉,《中國晨報》,1990年12月20日。 %AaZc=a[c  
1GE[*$vuq  
曉 軒:〈容天圻展書畫 指畫尤具特色〉,《臺灣新生報》,1991年01月14日。 K9]L>Wj  
H>X:#xOA_  
蔡德昌:〈大陸藝術界譽之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 出神入化〉,《臺灣時報》,1991年10月12日。 tw,uV)xm  
.r 4 *?>  
蔡德昌:〈容天圻指畫 展期至27日〉,《民生報》(南部版),1991年10月19日。 nH_M#  
+xp)la.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開個展 作品自廿五日起在高市春秋藝廊展出〉,《世界論壇報》,1993年12月24日。 !Wgi[VB  
PY[nnoF"|  
李 冰:〈彈指雲煙山水情 容天圻出逸塵寰的指畫世界〉,《臺灣新聞報》,1993年12月26日。 ',P$m&z  
G8}k9?26(  
廖銘瑞:〈十指作畫三百年來第一人 容天圻指畫傲視海峽兩案〉,《青年日報》,1993年12月26日。 Pd)mLs Jg  
+87|gC7B  
廖銘瑞:〈書畫名家容天圻個人展 曾為張大千所推崇畫功精湛可期〉,《民族時報》,1993年12月30日。 0-6rIdDTM  
qx|~H'UuBN  
彭凱玲:〈容天圻指畫藝術展〉,《中央日報》,1994年01月01日。 ~m3Q^ue  
 Z/RSZ-  
8MU+i%hd  
~7ZWtg;B  
以上是我平常收集台灣人士的古琴研究資料,提供給同好交流, *mby fu0q  
若文中有誤或不足之處,懇請來信交流或告知。感激! $i1$nc8  
xupxu6@163.com ; cj6xu6@hotmail.com.tw蓮伊 u^, eHO  
L xP%o  
离线雪狼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3-19
感谢整理分享
古琴文化网 guqinwenhua.cn
离线chapgirls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3-24
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还是越老越好。 ":0u%E?s  
i-PK59VZ8f  
%_."JT$v{  
Bv<aB(c  
}y Vx"e)  
oqAO@<dL!  
=p^$>o  
O uNPDq%  
{0~\T[qm  
_3(rwD  
aq)g&.dw?  
,Qx]_gZ`  
9 ,:#Q<UM  
; [G:  
@R%*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