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左右分栏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帮助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古琴文化网
北京古琴论坛
琴人茶馆
古琴百科
古琴文化网社区
琴学备要
古琴文化
北京琴友会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古琴网
琴友会
古琴文化网
>
资料汇集
>
古琴名曲简介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31436
阅读
0
回复
古琴名曲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东方暖
UID:3620
注册时间
2014-05-29
最后登录
2014-05-30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阿堵物
4
威望
5
贡献值
9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徽外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05-30
wl%1B64
FCWphpz
f3>/6C
古琴
曲《鹿鸣》
twtDyo(\
|- fx 0y
《鹿鸣》,古代歌曲、
琴曲
。词见
{
诗经。小雅
}
首篇。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
{
琴赋
}
、(琴操)均有此曲目。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苟勖用为行礼诗。唐韩愈:
"
举于其乡,歌
'
鹿鸣
'
而来。
"
(《送杨少尹序》),宋朱熹:
"
此谱乃赵彦肃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
"
(《仪礼经传通解》)明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
琴谱
,直至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目有无联系,尚待研究。
fh^_=R(/
xD=D *W
古琴曲《广陵散》
~roHnJ>
h[]N=X
《广陵散》,琴曲。又名广棱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明代宋濂跋《
太古
遗音》则谓:
"
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
"
这些,从正反两面说明此曲对统治者表现了一定的反抗性。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
"
取韩
"
、
"
投剑
"
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又本曲使用的
"
慢商调
"
为本曲所独有。
,7(/Il9
B`F82_O
古琴曲《梅花三弄》
q T].,?
MUrY >FYgx
《梅花三弄》,琴曲。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晋代的
"
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
"
三弄
"
),用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另有急促曲调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各段多以共同曲调作结。
nf4P2<L!
IO#W#wW$M
古琴曲《乌夜啼》
@_Zx'mTI
Em,!=v(*
《乌夜啼》,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引《唐书。乐志》临川王刘义庆作曲之说,后世多沿用之。曲谱中有
"
反哺
"
、
"
争巢
"
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唐代的软舞,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
v,+@ U6i
kTz
古琴曲《碣石调幽兰》
K*9b `%
rd))H
《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的琴曲谱。原件在日本,国内有影印件。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
494-590
年)。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舞,《南齐书。乐志》说:
"
《碣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
"
现存琴谱也分四拍,碣石调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至于《幽兰》,当时有诗人鲍照写过同名琴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为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吻合。《幽兰》有多种传本。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就有
"
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
"
《琴操》中也有孔子自伤不逢时而作《猗兰》的记载。现存琴谱中另有《猗兰》或《幽兰》等多种。解题一般沿用《琴操》之说,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并无共同之处。
)rj mJ
~^S-
古琴曲《大胡茄》
mTfMuPPs[
Pb,^UFa=
《大胡茄》琴曲。唐代的著名琴家如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
"
二胡笳
"
,或
"
胡笳两本
".
这两首作品初见于《古今乐录》,称《大胡笳鸣》和《小胡笳鸣》。初唐琴坛流行的
"
沈家声
"
和
"
祝家声
"
,就是以这两曲著称。以后董庭兰继承这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中说:
"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
应即指《大胡笳》,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大胡笳》正是十八段。它与后世流传的《胡笳十八拍》在题材上相同,但音乐毫无共同之处。
>{S $0D
76b7-Nj"
古琴曲《石上流泉》
^H4iHjg
[q&J"dt
《石上流泉》,琴曲。传为伯牙或刘涓子作。唐代即有此曲目(见《碣石调幽兰》谱后)。存谱为八段。描写碧涧潺潺,枕流漱石之趣,见于《琴谱正传》、《西麓室琴统》等琴谱。
!iVFzG @m
$<4Ar*i
古琴曲《离骚》
1,T9HpM
LXLDu2/@
《离骚》琴曲。晚唐琴家陈康士据屈原辞所作。在屯新唐书。艺文志》中记为九拍,流传中分为十一拍和十八拍两种。:《神奇秘谱》采用了后者,每拍都以屈原的诗句作题,曲意怨愤深邃。《
琴学
初津》在本曲的后记中说:
"
始则抑郁,继则豪爽。
"
ry ?2 o!
k%g xY% 0
古琴曲《阳关三叠》
xgz87d/<:
1l_}O1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今存古琴歌谱。歌词据王维的《送元二之安西》一诗并有所发展。诗中有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句,又重复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最初见于明代的《新刊发明琴谱》(
1530
),经清代的《琴学入门》加工后一直流传至今。另有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
1491
)的一类,在明代也较流行,全曲残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维原诗。这六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一脉相承的。当代作曲家王震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原谱载《琴学入门》)改编为合唱曲,并灌有唱片。
?/(K7>`
F47n_JV!d
古琴曲《捣衣》
{nefS\#{
zq.&Mw?
《捣衣》,古琴曲。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赶制冬衣,为此需要捣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
"
始则感秋风而捣衣
"
,
"
继则伤鱼雁之杏然
"
,
"
终则飞梦魂于塞北
".
v+#j>
%SGO"*_
《平沙落雁》
lt4jnV2"a
%7#Zb '
谱本:最早见于明末尹晔的听月楼《徽言秘旨》(
1649
刊行)。明清以来刊载此曲的谱本将近四十种。据明张岱《陶庵梦忆》说,尹晔是在幼年时间向绍兴琴师王本吾学得的。曲体中型。原无词。
/09=Tyy/\
0UJ`<Bfd
曲情:琴曲出现在明代,明清各谱均无序跋。据上江琴家传说是《秋鸿》的节本,那末,它的曲情应该从《秋鸿》的
"
平沙晚聚
"
,
"
远落平沙
"
,
"
衔芦游弋
"
,至
"
南怀北
"
四个小标题。清王善《治心斋琴谱》说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维瀚《
蕉庵琴谱
》说是明初朱权所作。这和《秋鸿》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权在《秋鸿》的序里说《秋鸿》的作者是西江老懒,天胄诗狂,有些人就认为《秋鸿》是朱权本人所作。但据传说并从《秋鸿》的原词看,却是借《秋鸿》
"
身南心北
"
的感伤发抒怀念故国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师郭沔所作。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应存疑。琴曲谱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这一曲,现时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这一曲。
aA`q!s.%A
~ ""MeaM8[
《关山月》
}|Tg_+
F9\Ot^~
谱本:最早见于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
1931
),曲体小型。无词。
>~rd5xlk
Wu( 8G
曲情:《乐府诗集》杷这一曲归在汉横吹的乐类,本来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间乐曲采来作成琴曲的。六朝时起,就把这一乐曲看作是表现封建统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关山月》诗:
"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
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
(NdgF+'=
4E>(Y98
《秋风词》
yV/ J(
<6C9R>
谱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有词。
k+[KD >;1
p2vBj. *J
曲情:原谱旁注唐李白
"
秋风清秋月明……
"
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间黄献的《梧冈琴谱》的《秋风曲》是以六朝张翰思鲈的故事为曲的意境的一个无词琴曲;与黄献同时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谱》的《秋风》却是另一有词的琴曲,原词是
"
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想人生能几何
".
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风章》却又是指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至于现时国内琴人所弹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谱》的《秋风词》,和以上三古谱均无关系。
^-u HdafP
lM,zTNu-z
《梧叶舞秋风》
+{%(_<
\&5@ yh
谱本:清初庄殝凤在他出刊的《琴学心声琴谱》(
1644
)里面说明这是他自制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种刊本琴谱采录了进一曲。这说明它是一个成功作品。曲体中型。无词。
A#X.c=
prN(V1O
曲情:庄氏自己和后来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应从标题。只有清乾隆间苏璟春《草堂琴谱》(
1744
)跋云
"
曲意萧瑟,取韵宜幽
".
:XSc#H4
]$*{<
《
潇湘水云
》
d~jtWd|?
^P/D8cXa4
谱本: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神奇秘谱》(
1425
),续见于明清以来三十种刊本琴谱。原只十段,渐发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无词。
rfRo*u2"
2g6_qsqi
曲情:朱权曲序云:
"
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
S=,1} XZ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guqinwenhua.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隐藏
快速跳转
古琴文化
琴友交流
资料汇集
弹唱影音
琴学心路
琴友会
北京琴友会
商业广告信息
商业广告信息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